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个智慧水务案例详解(下)

时间:2017-09-22 09:4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毛茂乔

评论(

效果图片

案例简介

浙江嘉兴海宁市面积700.5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约100万。污水收集处理量年平均8649.8万吨,2015年海宁水务集团下辖的泵站总耗电999.0156万度; 通过泵站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泵群的联合调度,智能动态地开关泵,实现泵群高效运行,泵群年节能百分比达到7%。

案例亮点

泵站智能调度系统是基于排水系统基础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等技术,获取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数学模型运算得到排水泵站运行的最优结果,泵站依据最优结果智能运行,实现排水系统高效运行、达到节能和最大化发挥系统的排水效率。

系统核心优势:

1、智能动态调节开、关泵液位。依据当前泵站入流量和整个泵群的运行状态调节泵站的开关液位。

2、泵群联动控制。充分考虑整个泵群的运行情况,按照泵站优先等级进行优化调度。

3、科学、规范、统一、精细化调度管理。减少人为经验调度的随意性和非科学性。

4、节能优化。安全的前提下,节能优化、极大发挥泵站、管网的蓄、排水能力。

效果评估

11.png

上表是采用泵站智能调度系统和采用原始中控室方案调度泵群能耗分析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泵站智能调度系统排单位立方水的能耗比原来节省了7.11%的能耗。

2015年海宁水务集团,其总耗电量为999.0156万度:

节省的电量/年 = 999.0156*7.11% = 70.9959万度;

折算节省的电费/年 = 70.9959*0.7 = 49万元

折算节省的燃煤/年 = 70.9959*3.2 = 227.187吨

折算减少废气排放量/年 = 227.187*2.6359= 598.842吨

效益评价 

城市水务能耗占城市总体能耗的5%,泵站能耗占城市水务能耗35% 。目前全国已拥有大、中、小型泵站近百万座。使用泵站智能调度系统,至少可以有效节省约5%的电量,年平均可节省71.58亿千瓦时的电量,节省电费57.264亿元,减少燃煤约4304.42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1250.338万吨。

节约了大量的电能,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市政管理服务的成本,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为建设生态中国,美丽家园贡献了一份力量。

数据处理能力

以下是整个泵站智能调度系统的管网数学模型及公式

VI.智慧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上海市闸北示范区的应用

案例申报单位:上海云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推荐单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

效果图片

案例简介

由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上海云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便以城投水务供水分公司闸北供水管理所长江站所辖区域为示范区,建设智慧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期),以形成供水管理者的辅助管理和决策平台。平台于2017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

示范区服务面积约9.4平方公里,用户数量126,310户,管线长度303公里,边界流量计12个,远传大用户表88个,AMR智能水表约3600多块;通过219个远传考核表实现167个DMA小区分区(其中单路进水小区134个,多路33个)。

案例亮点

平台将供水服务范围内的营业收费、GIS、SCADA调度、远传表、现场维修等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统一接入、处理、分析和挖掘。

平台具备以下特色功能:

1、实现供售水量同周期计算,确保产销差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2、通过主动漏损管理模块,根据不同DMA规模,从单位管长和户均可降低漏损等维度,对检漏优先级进行排序,有针对性提高检漏修漏效率。

3、通过水平衡分析模块,采用大区整体算法和DMA累积算法,计算真实漏损和表观漏损,指导提高非计量收入。

4、通过配对管理模块,确定各级分区(管理所、站、路格、DMA)、考核表及用户表之间的归属关系,保证产销差统计准确。

5、通过数据可信度分析模块,辅助诊断DMA产销差成因,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校核和评估,使分析结果真实可信。

效果评估

智慧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实施之初,便成立了由城投水务技术中心、供水分公司及其下属闸北管理所和云瀚科技组成的工作组,将平台应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工作组通过对示范区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在传统供水管网管理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仍难以解决的管网漏损、表计设备、DMA配对、DMA封闭和连通性等各类问题248处,使供水分公司能够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效益评价

通过平台实施并与供水分公司配套管理手段相结合,示范区产销差已从2015年4月的46.74%降低至2017年4月的30.51%。通过示范区的成功试点,初步形成了对产销差相关问题的数据诊断、现场核查、问题解决和动态跟踪的工作模式,为后续进一步推广应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2345678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