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十条”治理任务的继续推进及黑臭水体治理需求,城市河道底泥治理被提上日程。4月2日,在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中,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水环境事业部总经理奚姗姗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通源环境在河道底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路径中的探索实践。
关于通源环境
通源环境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有19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从2010年起,在广州、合肥投资建设环保装别基地,正式进入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2015年通源环境荣获中国最具价值环保设备品牌50强称号,成立股份公司。2017年,通源环境在污泥处置、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生态屏障等核心板块跻身全国前列,危废医废板块在安徽省内该领域名列榜首。通源环境将其商业模式定义为“环境综合系统方案的服务商”,服务内容包含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建设实施到运营监督管理。
公司业务共分为污泥处理处置、生态屏障系统、危固废处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河湖村镇水运营六大业务板块。工程板块和处理处置板块双核驱动,带动六大主营业务,叠加工程管理技术团队及实施团队,树立自己的工程品牌。在运营方面,通源环境以污泥处置中心、危固废处置中心、河湖村镇水运营为主。目前全国有40多个运营重点项目。
河道底泥处理处置
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是通源环境运营业务的重要领域之一。奚姗姗介绍:“以前大家觉得河道底泥挖出来堆放起来就可以了,但后来发现城市河道底泥的量大得惊人,传统思维模式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为此,通源环境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经过预处理、浓缩、调理、压滤,将含水率降至30%。”
由于设备形式较为灵活,在具体项目中,可以根据城市黑臭水体底泥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设备工艺。奚姗姗表示:“针对不同情况,通源环境研发了三种设备。一种是固定式的底泥脱干化设备,适用于河道周边有比较大的施工场地,可以堆放设备的项目;第二种是车载移动式底泥脱干化设备,适用于河道属于中心区,旁边没有大的施工场地的情况;第三种是船载式底泥脱水干化设备,适用于难以将淤泥输送到岸上的情况,能够在船上进行处理。”
淤泥干化以后,由于体积较大,城市周边垃圾填埋场的容量有限,因而还需进行合理的处理处置。为此,通源环境开发了系列资源化利用工艺,主要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周边砖厂合作,进行资源化制砖;二是将底泥除杂、脱水、陈化再通过双筒回转窑制陶粒制成陶粒;三是将底泥脱水、陈化、无害化堆肥处理制成营养土。
典型实施案例
奚姗姗介绍,在近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几项案例较为典型:
一是芜湖保兴垾河道清淤整治工程。该项目中,如果将水抽干,对周边的环境不利;大规模施工的话,周围散步游玩的老百姓会有意见。针对上述情况,通源环境进行了大量调研,最后决定与芜湖城建集团合作,由通源将底泥干化、资源化,制成营养土以后,直接提供给城建集团,进行园林绿化。
项目现场的试验对比显示,用底泥土种植的植物长势比普通黄土更好,对周围生活没有影响。该项目完成后,在安徽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另一个典型项目是宿州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底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由于宿州市很多河道多年没有进行过整治,有些河道全面淤积,底泥量大得惊人,在全市范围及周边郊区都没有地方消纳。为此,通源环境应用了资源化的路径,将有机成分比较高的粉碎物进行处理以后,作为园林绿化用途进行利用,部分营养基质土直接用于周边废弃场地的修复;对于有机成分含量比较低的淤泥,送到砖厂进行制砖。
在系列底泥处理处置项目中,奚姗姗总结:“我们环保人心中永远记住的这两句话,对自然心怀敬畏,对责任心无旁鹜。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努力,让大自然恢复到它应有的状态,让生活在地球的每个人都能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附:现场问答
光大证券环保分析师殷中枢: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河道清理如何看种短期的应急检查以及长效的生态维护清淤之间的矛盾?二是您刚才讲到处理底泥,有些底泥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在资源化过程中,公司是不是采取了其他方面的措施?谢谢。
奚姗姗: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现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除了底泥,还有截污、微生物菌群的培养等等,底泥清淤完了以后,我们要对剩下的底泥进行固化,种植一些水生态的植物,使底泥比它原来的状态更稳固一些。此外,结合后期的运维,我们还有一个水环境的运营板块,现在PPP项目大的投资商有些在工程干完了就撤出去了,最后还需要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公司去运营呢?河道两三年以后底泥还会增长,需要清淤,周边的一体化设备也都需要常规的运维,这是我理解的应急处理和长期运维的结合。
第二,泥里面重金属的问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这种案例。刚才我讲的两个案例主要是市政污泥居多,没有有害的含量,如果有底泥重金属超标的,首先要进行重金属的处理以后再考虑资源化的路径。如果处理以后,重金属含量要进行检测,无论是农业利用还是建筑材料都有国家标准的,一定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进行资源化利用。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