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深圳商报》A6版报道了铁汉生态为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解决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传递环境提升理念,发挥设计建设运营核心优势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深圳绿化大使受聘仪式
《深圳商报》此次专题报道是对铁汉生态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用实际行动引领行业发展,给深圳添上一抹新绿,为“美丽深圳”的建设贡献力量,助力深圳创森的高度肯定。
▲《深圳商报》刊登文章截图
▼以下是报道全文
(肩题)致力生态环境建设,获聘“深圳绿化大使”
(主题)铁汉生态助力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文╱图 深圳商报记者 江南鸾
4月22日,由广东省林业厅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绿满鹏城,花开深圳”广东省森林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作为本土生态环保企业的代表,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生态”)董事长刘水与王石、陈十一、章必功、汪建、冯仑等一批在深圳绿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被聘为“深圳绿化大使”,深圳市铁汉生态公益基金会作为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20家成员单位之一共同发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
刘水表示,铁汉生态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希望与深圳市委市政府一道,积极发挥企业的力量,共同构建深圳生态景观优美、生态效益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深圳的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深圳市铁汉生态公益基金会与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
聚焦科技创新
解决生态建设技术难题
森林质量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首先要解决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作为中国生态修复与环境建设领军企业,铁汉生态始终秉持“科技先导、研发先行、创新为本、服务人类”的理念,高度重视在生态环保领域方面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研发与生态项目紧密结合,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市场拓展需求,并重点在水生态修复、土壤修复、抗逆植物选育、立体绿化、海绵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7年,铁汉生态斩获两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国南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边坡与废弃地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
▲铁汉生态董事长刘水陪同领导视察
“中国南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对我国南沙、西沙、海南岛、广东沿海岛屿、香港和澳门等地200多个岛屿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攻克了岛礁植物的高效栽培、繁育、养护、边坡修复和垂直绿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带动辐射推广15万亩,且应用于多个生态修复项目,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化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边坡与废弃地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由铁汉生态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及应用,历时11年,先后科研投入超过2000万,从生态修复工艺、抗逆植物选育、植物废弃物生物制肥并用于土壤改良等3个方向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其专利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项目负责人之一、年过八旬的铁汉生态研发顾问徐义炎教授表示,该项目从2004年开始启动,在当时整个边坡修复行业盲目选用速生、见效快、不顾长远效果的植物的背景下,铁汉生态始终坚持使用投资多、见效慢的抗逆植物苗,化解了边坡修复“一年绿,二年黄,三年死”的困境,实现了社会、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责任坚持。
▲铁汉生态生态环保项目——广州南沙采石场修复
目前,铁汉生态拥有高级专家顾问12人,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名;自主研发中心拥有专业研发人员400余人;与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产学研平台,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平台优势。公司已获批建立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铁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铁汉生态研究院、广东省铁汉生态院士工作站、深圳市生态修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体绿化轻型基质研究工程实验室。近3年研发投入自有资金近4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件,获得政府科技奖13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自主立项课题30多项。
依托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和健全的研发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流程,铁汉生态各项研发活动科学开展,研发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生态植物驯化、培育、基因改良方面,生物肥料技术方面,施工技术方面等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形成了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环境治理技术体系、生态景观技术体系、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及抗逆植物培育技术体系的生态技术体系,为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履行社会责任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