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处理最新科研成果是什么?王凯军、施汉昌等8位专家告诉你

时间:2018-04-28 09: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

评论(

其中,吸附装置处理水量1483 t,折算成每吨水的处理成本为2.84元/吨。吸附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技术改性吸附剂成本比商业活性炭高20%,吸附效果是商业活性炭的2倍以上,原位再生避免了产生大量的危废,降低总处理成本。

巫寅虎:再生水协同高效净化技术

blob.png

巫寅虎

再生水将成为城市第二水源,工业第一水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团队副研究员巫寅虎围绕再生水协同高效净化技术进行了解读,并重点推介了他们团队的三个核心成果,分别为过滤式电极安全消毒技术、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及臭氧-紫外-氯协同增效消毒工艺。

过滤式电极安全消毒技术基于纳米线电穿孔灭菌机理,采用3D氧化铜电极或碳纤维毡电极,利用“过滤式”布水方式强化细菌与电极表面的接触机会,仅需1节5号电池即可实现低能、快速、安全的消毒。

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气泡比表面积大、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速率高,臭氧利用效率高。反应器高度可降低2/3,反应速率快。

臭氧/紫外线/氯协同增效消毒技术和工艺通过不同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多重损伤,扩宽微生物灭活图谱,以实现再生水高标准消毒(总大肠菌群<3个/L),突破了大型再生水厂消毒效率难保证、毒害消毒副产物难控制的技术难题。

吴静:多尺度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

blob.png

吴静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吴静介绍了多尺度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她表示,水水环境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污染源头治理是关键,国家急需解决污染预警和排放源快速识别(溯源)的问题。

她介绍了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水纹识别,荧光光谱与污染源对应,被称为“水质指纹”。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快速、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实现全面产业化。在太湖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巢湖流域等建立示范工程,形成区域辐射能力,仪器已稳定运行7年以上;初步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生产-技术服务-售后)团队;生产能力50台套以上/a;建立立体复合销售渠道。

如今已研发了系列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建立了全链条区域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能识别出区域内重点污染河段和主要污染来源,找到治理和管理的重点以及责任主体,促进实现源头治理。此外,还可以促成高效的预警-溯源-执法/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水环境监管与应急水平,长久保持水环境治理的效果。

污染预警溯源仪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在线溯源仪,具有独特的在线溯源和污染留证功能。较同类技术具有能溯源、溯源准、溯源快的优势,产生了独特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她还介绍了污染水纹库的建立情况,针对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在工业园区污染源智慧监管、城市小流域污染源溯源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于中汉:管道管家

blob.png

于中汉

目前管网爆管、管道老化渗漏问题严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左剑恶教授团队硕士于中汉围绕管道管家展开阐述,分别介绍了管道检修机器人、短管原位修复技及管道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等内容。

管道检修机器人可对400 mm以上管道进行50 m的连续检测,形成管道检测视频。修补气囊搭载不锈钢套管和硅胶圈到达缺陷位置,对修补气囊充气,使钢管解除扣带束缚,延展至贴合管道内壁。管道健康评价法简化模型,精简统计工作,使评价方法便于推广,可形成管道缺陷综合量化值Q。基于GIS平台,管网状况可视化,为养护决策提供支持。

于中汉表示,接下来他们团队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管道图像采集设备、人工智能+管道评价、管道云平台的建立及可视化、智能化管道管理。

常风民:管式O3/UV协同氧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blob.png

常风民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博后常风民分享了团队研究的管式O3/UV协同氧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目前有机物污染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难点,CODcr、色度、类大肠菌、有机物等的提升,促进提标改造步伐,急需深度处理技术。以宜兴为例,废水排放量不到100t的占60%,不到30t的46%。且污水污染事件递增,每年大型污水事件10次以上。水质的复杂化与要求的提高,具有杀菌消毒、去除微污染物的基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未来必成为主流技术。

常风民介绍,O3/UV/对有机物母体降解时间在3-5分钟;O3工艺时间约为30分钟以上;O3 /UV完全降解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投加量增加),而O3工艺需1小时以上或难以直接完全氧化。管式O3/UV设备经历从小试、中试、示范工程至工程规模,不断升级。

为使科技与产业更好对接,推介会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大家针对各位老师们的主讲技术和水处理科技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

blob.png

现场互动

据悉,为实现水处理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有效发挥其市场化、产业化价值,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了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机制的任务。继4月26日走进清华大学站之后,水处理科技成果推介会还将陆续走进南京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全面展示水处理科技成果,促进水处理行业发展。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