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沉痛悼念 ▏中国水业专家何寿平先生因病辞世

时间:2018-07-13 11:03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附】50年学徒人生 水处理行业专家何寿平自传

一晃50年就这么过去了。从一个愣头愣脑的毛头小伙子,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回头看看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路,感慨万千。小结一下50年的学徒人生,总算有点进步,没有白活。

启蒙学习

1958年,仅有初中毕业学历的我17岁,凭着对“自来水”的好奇,一时兴起,去自来水厂筹建处报名当上了学徒。这一当已整整50年了。

当年10月与30多名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赴南京自来水厂学徒。

我被分配到北河口制水车间清水机房学习。这儿的一切对我都是那么的新奇。当时我连什么“电压”、“电流”都搞不清楚。当雄浑的800匹同步电机的大水泵在师傅的指导下让我操作运转了起来,感到十分自豪。

新鲜的环境激起了我的求知欲,不懂就问。师傅的文化程度有限,一时回答不清时,我就去求教我们带队的技术员朱永岐。

一次在大光路增压站调试遥控装置时,不断地跳闸,怎么也找不到问题所在。我在一旁看着线路图琢磨,瞎猫碰上死老鼠地发现有一接线点产生短路,一下子找到了问题。

“摩托卡”很欣赏我的“小聪明”,与我结成了忘年交。正是这些老师对我的培养教育,为我在多年后努力实现水厂自动化的目标留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当我结束学习要回南通时,郑工程师说:“别回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吧!”可是我离家时间长了,真想家。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多位师傅回到家乡。

南京9个月的学习,使我深深地陷入了久久为之努力的城市供水事业永不回头。

求知求思

回到南通,领导分配我到唐闸看管一口深井。一个人住在芦扉棚里,每天开启一次深井泵,十分清闲。去南京学徒的经历使我深深感到知识的浅薄,不安分的我很懊悔当初初中毕业后竟没有想继续上学,太不应该了。因而求学的愿望越来越浓烈。我写信给上海的姑妈请她给我买来全套中专数理化教科书。规定每天读多少页书,做多少习题,就这么生吞活剥地自学了几个月,自认为有了进步,竟异想天开地向领导提出要去“考”大学。领导回答说:“不行!我们送你去南京学习,怎么能让你就这么离开呢?”一下子断绝了我求学的念头(其实真的让我去考,绝对考不上,基础委实太差了),只能安安稳稳地在自来水厂一待就是35年。

现在叹息之余,深深地感到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地专业学习,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即使做出一点成绩,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显得十分浅薄。

南通港水厂基建时,我被派到上海采购管道配件及相关设备。我随身带着一整套水厂的工艺图纸,依照上面列出的设备表逐个采购。凭着一知半解的琢磨,总还没有发生什么失误。

出差期间有许多空余时间,脑子总闲不住,就没事找事地考虑起今后的“现实”问题:将来水厂投产后,用户要求接水,总不能让已有的用户停下水来为新用户接装水管吧?一定得想个办法搞一个不停水的开洞机。可市面上无法买到,只有自己想办法进行加工。就这样挖空脑筋凭空想象,弄出个大概意思,居然乱七八糟地“画”出了“不停水开洞机”的“图纸”。就地找到一家机械厂加工。车床师傅大致看懂了我那“图纸”画的什么意思,很耐心地告诉我中心线怎么画,螺纹应该如何表示等等。这才使我一步一步地懂得了机械图的基本画法。

我这种“先干再学,边干边学”的学习方法一直沿袭至今。现在想起来,若要在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那“无知无畏”、“敢想敢干”的精神也确实不能少!

这种Φ25mm的不停水的开洞机仅6.5公斤重,灵活、轻巧,使用方便。为此写了篇稿子投到北京的《建筑》杂志,不久给刊登出来,这是我的第一篇被发表的“论文”。它激励我坚定地迈开了“技术创新”之路。我拿到9块钱稿费,但单位却被许多单位无偿索取了上百套的图纸。领导并没有因此认为是“负担”,反而感到我们这么小的单位能在“中央”的杂志上扬了名值得。我也因此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而后,哪儿有难题就调往那里工作。

我干过水泵工、净水工、水厂值班长、水表修理工、管道工、自应力水泥管理化试验员、接水材料运输工、仓库管理员、采购员等等。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水厂停建,还干过绿化工、筑路工、道路养护工。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生产技术科协助干点技术工作。

正是这样频繁地更换工种,不断地学习,丰富了我的经历,为以后进行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博学”的基础。

敢破敢立

1966年参加了参加了南通港水厂5000m3/d综合净水站的设计,得到北京市政设计院徐彬士、潘骏寿毫无保留的传授。1967年建成投入运行。

1970年在上海自来水公司黄仲杰的帮助下,进行了15000m3/d脉冲澄清池工艺设计,运行效果良好。并试验成功“浮筒式脉冲发生器”。

1971年参加自应力管试制工作。1972年底去南京工学院参加全国自应力管培训班,听取了中国建材科学院曹永康、南京工学院刘汉铨、南京水泥制品厂徐淑兰等多位专家、老师的讲学、授课。回来后负责筹建了理化试验室,并试验出采用酸溶法测定矾土水泥中AL2O3的简易方法。

1974年从资料中得到“兰美拉”的信息,立即与北京市政院、天津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陆萄、翟海峰、徐景翼、翟砚章以及福州自来水公司谢旭华先生进行了共同探讨和交流。他们给予了精辟的讲解,介绍了研究的关键难点所在。我们几个单位各自进行了同向流沉淀池试验。我们在南通港水厂建成一座3000m3/d半生产性试验沉淀池。1977年建成20000m3/d生产性同向流沉淀池。

1974年为改造南通港水厂平流沉淀池,去上海、福州学习,得到上海自来水公司编译的技术资料,其中谈到“桥式真空排泥罩”一词,经过推敲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移动的滤池冲洗设备,启发我们有了新的构思。到了福州,在进行交流中,阐述了我们的设想。谢旭华立即表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请你们就在这儿将图纸画出来。在谢老师的“逼迫”之下,连夜长考,直到清晨才从运行原理上理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编辑:汪茵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