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一定有用武之地”。创新是一个技术型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3月22日,“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举行,现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讲述了膜技术创新如何支撑碧水源的持续发展。
戴日成
我国水环境问题的三大现状及根源
戴日成归纳了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现状: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以及背后的污水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严重脱节。
COD水 环 境 超 载 率 (%)
氨 氮 水 环 境 超 载 率 (%)
第一,水脏。“搞企业,就跟当医生似的,不但要看病,同时要开处方,另外要有药方,能够把这个病治好。”戴日成指出,我们国家的水确实很脏,脏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我国土地面积少,环境容量有限。另外,我国排污量很大,导致污染严重。我国水环境容量已严重超载,目前数据显示,全国 COD 超载率为210%、氨氮超载率为330%。我国水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水资源开发已经突破红线。
第二,水少。我国水资源短缺,供水形势严峻。全国400多座城市缺水,水源得不到涵养,超采形成地下水漏斗,远距离调水成为常态,如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水少的问题对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有形成很大的制约。
第三,饮水不安全。戴日成提到,水源地水质超标,管道输送二次污染,自来水处理工艺落后,小区二次供水污染,劣质自来水管(室内)、水龙头......饮水从水源到水厂到配水到小区,各个环节都会带来新的污染。尤其是我们水源的污染,原水的水质差,基本是将Ⅳ类水、Ⅴ类水作为原水,有的地方将劣Ⅴ类水作为原水。
第四,污水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严重脱节。“现行国标下,在我国许多水环境超载率高的流域和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黑臭水体。”,戴日成提到,总体上讲,目前一级A的标准不符合当前水环境现状,提标的问题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水环境的四个问题,碧水源有自己的对策。
解决水环境问题的碧水源对策
一、MBR 技术解决“水脏”问题
MBR膜技术是碧水源的核心技术,从碧水源成立到上市到现在,是碧水源一直坚持的一个方向。这个技术从评价上来讲,在污水处理上是21世纪的一个热点技术。碧水源的该项技术曾于2009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高品质水质的要求上,MBR技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技术之一。
作为一家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的成功带动了一批中国企业投入到膜产品的研发之中,膜产品市场逐渐走上了国产化、规模化的道路。
戴日成认为,碧水源MBR技术也成为支撑地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支撑技术。北京、天津等地已参照III类至V类水水质制定了地方排放标准,上海、深圳等地正在酝酿地方排放标准的出台。
MBR技术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仅在市政污水,而且还应用到工业园区污水、村镇污水以及地下式再生水厂等,碧水源MBR业绩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大型(>10万吨/日) MBR工程数量全球排名第一。
二、双膜新水源技术解决“水少”问题
D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是一种截留分子量为 100-500 道尔顿,并对溶解性无机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低压分离膜。碧水源将MBR技术与DF膜技术结合形成了一个双膜技术,把污水能超净化处理为地表Ⅱ类高品质新生水源,来解决水少的问题。该技术运行成本可以控制在1.8-2元之间,在调水成本高的地区可作为调水的一个替代技术,来解决我们水少的一些问题。MBR-DF 技术曾于201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在北京、昆明等地区作了重点示范工程。
三、污水处理未来厂
从污水中回收能源、资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污水处理未来厂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实践。比如,美国21世纪水厂、新加坡NEWater、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等。碧水源正在研究未来污水处理厂,用膜的方法来进行浓缩,把浓缩液去做厌氧,再产生能源,来回收有机物、氨氮等。
四、纳滤技术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关于自来水标准,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卫生和安全。但在行业看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在健康标准里面只是一个及格分。什么是健康的水,在《健康的水》一书中对其有着定义:健康的水,首先是安全,应少含或不含污染物质(越少越好),让人喝了不得病,然后,还应尽量保留水中原有的、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矿物质离子,既安全又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健康好水的“六大标准”。
要将饮用水达到优秀的标准,让水对人体更友好、更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在深度处理上还要多花功夫。目前,纳滤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健康的优选技术。碧水源推出“超滤-纳滤”技术来解决饮用水的深度处理问题。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