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5 年起,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成为工业污水处理主体。然而,根据 5 月 15 日完成的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回头看”反馈情况,90%的省份都存在工业园区污水管理问题。对此,绿色和平联合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于5 月 21 日共同发布了《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管理协调不到位及排放标准欠合理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8 年最新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工业集聚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截至 2018 年 9 月末,全国 2411 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 97%。但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整体表现不容乐观。2018 年至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公布全国近九成省份及自治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工业园区污水管理问题,由此产生的偷拍乱排、超标排放等情况对园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报告指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是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困局中最直接暴露的问题。因建设资金、征地拆迁和规划等原因,不少工业园区分期建设污水管网,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入园企业的纳管需求,有些园区甚至在园内企业投产时配套管网仍未完成。以贵州为例,根据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五月发布的最新反馈,该省上报建成的 128 家园区污水处理厂中,近 70%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处理工艺不达标,难以正常运行。
除了硬件设施的不足,多个管理部门之间不健全的协调机制是导致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超标严重的重要原因。由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过程复杂,涉及当地环境部门、住建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等多个部门,因此普遍存在审批和监管部门间信息不畅,园区与上级环境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等问题,难以形成对企业污水的有效监管。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邓婷婷强调:“目前中国缺乏一套针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工业园区集中处理混合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最严格的一级 A 标准,但是按照该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部分行业标准需求,且缺乏工业特征污染物指标。标准之间的不匹配还会导致企业预处理成本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成本的增加。”
对此,报告建议:各省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以支持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厘清多个监管部门间的责任,明确合作机制;各行业标准应尽快依据《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进行修订,并允许企业和下游污水处理厂协商制定部分污染物的间接排放标准。
拓展阅读: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