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水务企业赴新投资的N种姿态

时间:2019-09-18 09:2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案例不断增多。对此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受去杠杆以及严控金融风险的影响,我国企业境内融资门槛不断提升,赴海外谋求上市可能是这些企业缓解融资瓶颈的路径之一。

从环境产业来看,新加坡环保市场相对更受环保企业欢迎,尤其是水务相关企业。新加坡的良好经商环境以及其解决缺水问题的丰富经验,成为很多水务企业选择来新加坡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

融资环境+优化治水,为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很多投资人眼中,新加坡的投资环境是具有相当大吸引力的,如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治社会稳定、商业网络广泛、融资渠道多样、法律体系健全、政府廉洁高效等。在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新加坡曾连续十年位居榜首,世界银行甚至评价新加坡是全球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据相关数据显示,新加坡证劵交易所上市公司一半左右来自国外,中国公司贡献了其中两成市值。专业人士认为,新加坡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来保证增发融资,是建立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的。新加坡证劵交易所高级副总裁林荣显曾在接受南方日报的采访中指出,新交所的运营是基于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会不断就公司披露的信息对公司提供指导。当新交所监察到一家公司有不寻常的证券交易活动时,也会公开地质疑它。林荣显介绍,新交所还会定期向上市公司发放手册,提醒他们最佳做法以及如何防止做错事。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新加坡为来自不同国家和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中立的筹资市场。这也是大多数企业选择来新加坡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新加坡不仅融资环境良好,也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从新加坡的环境治理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有非常良好的产业发展积淀。

众所周知,新加坡曾经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倒数第二的国家,水的问题长时间困扰着新加坡。面对水的危机,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将水资源管理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多年来,通过新生水、国内集水区水源、进口水和海水淡化等措施,新加坡基本上解决了全岛的缺水问题。

新加坡的治水之道,也成为国际上水资源高效管理的典型。目前新加坡公用事业局也建立了一整套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计划,确保水资源的利用的可持续性。

赴新投资,是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的重点选择

正因为新加坡良好的融资环境,以及对水资源管理的丰富经验,吸引了不少中国水务企业选择到新加坡进行市场布局,而这些企业赴新拓展市场业务的路径也各有不同。

赴新上市,借助新加坡资本市场发展业务

从早期的鹏鹞环保到近几年的光大水务、上实环境等,新加坡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国水务企业在A股、港股、新三板之外的重要据点之一。

这其中,鹏鹞环保是比较典型的直接赴新上市的水务企业。2003年,鹏鹞环保在新加坡的成功上市,在中国环境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我国企业在国外上市的第一只环保股,中国环境企业在国外上市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新加坡上市后 ,鹏鹞环保先后承接了20万吨/天南昌红谷滩大型污水处理项目 、20万吨/天南通西北片区大型引江区域供水项目等。虽然,最终鹏鹞环保在新加坡退市,于2018年回归国内A股成功上市,但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的打磨,也成为其最后成功A股上市的关键积淀因素。

在鹏鹞环保之后,很多水务企业也选择到新加坡上市,但选择直接上市的企业并不多,基本上还是通过收购已经于新加坡上市的企业,间接实现在新交所上市的目的。

比较典型的是光大水务。光大水务是第一家赴新上市的中国央企,也是2014年左右,新加坡股市迎来的最大规模的一家中国企业上市。

此前,光大水务便是通过反向收购,成功实现在新加坡上市,也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母公司光大国际通过出售光大水务全部已发行股本给汉科环境,以换取汉科环境的发行股份。收购完成后,光大国际将持有汉科环境经扩大后发行股本约79.21%,并将提名不少于4名人士担任汉科环境董事。汉科环境更名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仍维持在新加坡上市,成为光大国际的另一融资平台。汉科环境运营有11间市政供水及污水处理公司,分布在北京、陕西、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并入光大系后,进一步壮大了光大国际在中国水务市场的事业版图。

光大水务成功通过反向收购汉科环境(Hankore Environment Tech),实现在新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当时本地股市中市值最高的水务治理公司。今年,光大水务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与光大水务的上市路径相似,上实环境(前身“亚洲水务”)也是通过收购,实现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后,以此为基础,又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上实环境的前身为“亚洲水务”,亚洲水务2002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05年在新交所凯利板上市。2010年,上实集团旗下上实基建反向收购了濒于破产的亚洲水务,之后又先后收购整合了3家中型水务企业—武汉凯迪、联合润通、南方水务,一举将亚洲水务的日处理能力从2009年的100万吨提升至410万吨,盈利扩大了10倍。2012年年底,亚洲水务正式更名为“上实环境”并升级至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上市。

据上实环境官网显示,自重组以来,公司保持了高速发展,规模迅速增长,在中国环保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提高。

通过收购新加坡上市企业,再进行重组整合,是我国水务企业在新市场布局的典型路径。如中信环境技术的前身也是新加坡企业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

中信集团入股前,联合环境不仅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具有传统环保行业优势,在市政污水处理方面,也已经储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在工业水处理领域,联合环境拿下了多个全国第一:如第一个石化污水双回用项目、第一个石化园区MBR项目、第一个炼油废水MBR项目、第一个精细化工及医药化工园区污水MBR项目等。在市政污水处理方面,联合环境也储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当时中国最大的双膜法(UF+RO)自来水处理项目以及中国最大市政污水MBR处理工程,均在联合环境麾下。同时,联合环境还先后与北排集团、兴蓉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或推广应用旗下的美能MBR膜装备,实现了公司MBR业绩向市政污水厂领域的成功突破。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