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面对各种变化,有哪些应对思路和具体措施?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测接下来的几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环保产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贯提倡环保项目“高质量发展”,对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是全力做大做强规模,形成中广核环保品牌。
加强对“水安全”的综合治理,将中广核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相匹配,实现“安全+环保,中广核最好”;
加强与政府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水务企业混改,拓展重大环保水务项目;
加速进军环境产业,勇担央企责任,用足用好央企政策,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资本后盾,推动产融结合,使企业焕发活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发挥央企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将中广核环保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水务环境系统服务商,进入全国城市水务环境系统运营商的先进行列。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水环境4.0大水务平台”投资模式,为城市水循环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我们中国广核集团银行授信达8000亿,中广核与国开行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协议,正在推进环保产业基金的募集,具备水务市场资源整合实力。
二是“四水”物联融通,系统打造新型大水务平台。
疫情之后,“集团化作战”对我们各细分领域的要求愈加凸显,肩负央企使命的我们,会在进行下一步的大力整合。水务行业高度业务集成化集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等多个环节为一体,能够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率。
我们秉承着“水循环4.0”发展理念,以实现“供排一体、城乡一体、厂网一体、五水共治、智慧水务”为目标,从城市水循环和水平衡的理念出发,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方面的问题,打造“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的新型“大水务平台”,为城市水循环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
“大水务平台”对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资源平衡,实现水安全的保障和水环境、水生态的良性发展,构建宜居的城市水文化。
三是精准发力行业痛点,贡献环保运营智慧。
我们时刻关注业务“风向标”,将认真地研究市场规律,提升战略规划,统筹政府、大众需求,提供更完善的环保新业务。
组建多维度技术联盟,充分发挥公司平台效能,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伙伴,强化技术研发、技术合作,集成突破创新,不断为环保行业赋予新“动能”;
协同打造精品水务项目,引进欧洲EAA垂直智慧污水处理技术,实现该技术的吸收、转化、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示范标杆项目,市场推广形成一定规模。
同时,我们正在加强智慧水务建设,通过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模拟软件、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等与水环境治理的结合,发挥智慧水务非接触式服务功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安全、稳定、高效地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推动“智慧治水”。
四是建设智慧水务,探索高标准环保“新”生态。
第一,我们关注监测、技术的完善与提升,大力研发一系列高标准规范、监测手段及先进技术,在水消毒市场领域的扩张。
第二,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消毒方面的监测和技术标准,针对疫情过后大面积的消毒残液对供水、排水以及水生态生产的影响,做好评估和应对措施,切实保证水安全。
第三,我们将勇于探索环保新领域,深入项目“深水区”,促进行业系统,打造高标准的环保“新”生态。譬如,污水处理方面,从之前解决的“有”“无”问题之后,后续更应强调“有”到“精”的高标准转变。
以上,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3.针对疫情,中广核环保在湖北本地的项目运营管理方面有哪些挑战,及应对举措?
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国家社会组织,社会治理,人民生活习惯可谓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专家介绍,新冠肺炎具有通过气溶胶和粪口传播的可能性,给整个环保企业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在湖北有水务环保领域子公司2家、下辖9个供排水厂站。疫情期间,我们在供排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各方面,都对城市正常运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身处疫情重灾区,面对防护物资短缺、人员调配困难、物资供应不畅等方面困难,我们充分发挥现有智慧水务功能,推行非接触式服务,从容应对突发状况。重点关注进水中可能残留的余氯对生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适当提高生化系统污泥浓度、增大曝气量等技术措施,提升生化系统抗冲击能力,同时,强化出水消毒,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标。供水厂方面,做好原水水质管控,根据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适当提高出厂水消毒剂投加量并同时做好重点客户供水保障,加强与用水客户信息互动。
目前,在鄂供排水厂站均保障了生产正常,全部稳定达标运行。我为奋战在一线的中广核环保人点赞!
4.如果可能,您希望政府、平台、同行等各方力量提供什么样的支援?
一是政府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统筹规划。在税收优惠、企业融资、上市、调价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在政策支持和物资保障方面给予环保企业更多的重视和帮助。
二是平台方面,提供更多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市场机会,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准备和作业指引。
三是同行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交流,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合作、技术支持,携手承担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国企+民企协同,通力合作,形成环保合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环保生态圈,共同助力美丽中国。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