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厂区通水仪式顺利举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可敏出席并宣布通水。市人民政府二级巡视员王事兴主持仪式。
图丨谭可敏宣布通水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株洲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局长(主任)何安国出席并讲话,株洲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晓光出席,株洲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锦辉出席并介绍项目情况,株洲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关坦良出席。
出席仪式的还有,市、区有关单位分管负责人,株洲水务集团全体在家领导以及项目各有关单位负责人。
作为白石港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一环,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顺利通水,将进一步改善湘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助力我市打赢“碧水攻坚战”。
市水务集团、北京首创股份、湖南国信建设集团、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计300余人参加仪式。
400天奋战,交付10万吨新增产能
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中央环保督查、长江委督办督查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整改项目,省、市重点督办项目。
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政府出资方代表及控股单位,去年9月正式开工以来,锤炼铿锵队伍、展开攻坚行动、锚定硬核目标,在经过400天的奋战后,将日处理能力10万吨/天的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正式建成,并提前1个月实现厂区通水。市水务集团以“铁军”战斗力,全面发力项目建设,全速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项目已实施长达12279米管网建设,覆盖株洲经开区、荷塘区、石峰区范围,涉及征地借地面积约150亩,破占道面积约20亩。厂区通水为白石港流域范围内的职教城、桂花、金盆岭、田心等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规范处理建立了直通车。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天,服务范围面积扩大到63平方公里,可实现服务人口42万人。
300台工艺关键设备,构建出水水质最高标准
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 18919-2002)的一级A标准,全面通水运行后,预计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BOD₅(5日生物需氧量)、SS(悬浮物)等污染物将分别达到7117.5吨、4380吨、6205吨。为有效改善白石港流域水环境、提升株洲市宜居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图丨运行中的生物池
为确保出水水质,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磁混凝沉淀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常规混凝工艺中投加磁粉,来进行污染物混凝分离,能够更加高效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磷、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效果优于传统工艺。
图丨运行中的磁混凝沉淀池
此外,为节约用地,厂区采用一体化布置,将AAO生物池与二沉池合建,形成一体化处理构筑物,滤布滤池和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合建,形成深度处理组合池。
10亿元投资,打造水清岸绿新生态
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我市投资最大、子项最多、工程最复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用DBFOT模式(即: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运作。
市水务集团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信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株洲市白石港水环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
除白石港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外,项目还包括:内源治理工程、生态构建工程,白石港泵站工程等。仅内源治理的清淤工程量就达106600立方米。预计到11月30日,将全面完成2020年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制定和实施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方案,通过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了涵盖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流域水生态的一体化修复体系,综合解决河道面临的水质、景观、防洪排涝等问题,着力优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重构健康水系,形成多层次良性循环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并构建食物链,保障株洲生态环境与水体水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5年,白石港将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尽收眼底,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港。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