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不差钱”,那中持股份为啥还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核心原因还是为了参与“长江大保护”。
本次中持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是长江环保集团,而长江环保集团又是三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基于中央工作部署,三峡集团是担任“长江大保护”工作的牵头方,与地方政府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截至2020年9月底,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累计落地投资达到1,053亿元,已与近40个市(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三峡牵头、政府主导、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共抓长江大保护格局,在长江区域内拥有的领先的市场资源及渠道资源。
而长江环保集团,则是应习近平总书记“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指示精神而成立,是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实施平台。长江环保集团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十一个沿江省市为对象,负责与生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相关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中持的角度看,2017年公司上市后,就开始逐步实施“业务南移”战略,相继在安徽、上海、江苏等省市完成布局。
这样一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通过引入长江环保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中持股份就可以借助与长江环保集团的战略协同效应,完成区域布局战略,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快速健康增长。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长江环保集团将把中持股份定位为长江大保护事业的重要参与方,支持公司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并发挥积极重要作用,包括发挥上市公司技术优势,参与长江环保集团业务发展,持续为长江环保集团打造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服务、技术产品、运营管理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
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战略投资者相关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长江环保集团也愿意优先支持中持股份参与由其主导的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新增项目。
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中持股份打造成为环境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掘并进一步强化其内外部科研资源,为长江大保护事业提供坚实有力的科研创新支撑,实现中持股份成为环境技术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
此外,长江环保集团还将利用自身在资金、授信、品牌及行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协助中持股份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以促进其业务做大做强。
04 “感觉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其实,早在今年6月,《环保圈》就曾经专访过中持股份总经理邵凯。
在谈到对环保产业“混改”的看法时,邵凯表示,“混改”是中国特色,而且在环保行业已经形成了大趋势。
“有些混改是不得不改,企业已经活不下去了,别人来救你一把。这种混改可能是被动的,不是长效、持久的思考,可能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他说。
不过,另外一种混改则是有准备的,结合双方优势、长处、各自定位,给双方带来价值。这种混改如果做得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把国企央企的资源和民企的创新服务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信此次中持与长江环保集团的合作,在他看来一定是属于第二种。
采访当天,其实是借着E20举办的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的机会,邵凯作为发言嘉宾,上台讲解了中持技术驱动的思考。
而在他之前,长江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也作了题为“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实践与思考”的演讲。
赵峰表示,长江环保集团进入这个行业,更多的是探索模式机制,推动整个行业生态的重构,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实现大家的合作共赢,从而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我们发挥的作用就是组织协调、带动引领各方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我们来并不是跟大家抢利益、抢蛋糕的,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当做‘野蛮人’对待。”赵峰说。
借鉴“互联网+”的概念,长江环保集团提出了“资本+”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资本+专业技术型企业”。
“所谓的‘专业技术型企业’,就是指在座各位参加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的专业公司,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从而确保质量。”赵峰说。
彼时,邵凯正坐在台下,不知赵峰的这一席话,有没有在他的心里留下印象。
或许,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的话可以代表很多民营环保企业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心声。他说:
我自己在那里扛着,感觉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前后左右都是航空母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才会寻求机会与国资合作,来改善一下生存的环境。
在文剑平看来,如果把环保行业比作一个生态系统,国企央企是乔木,民企是灌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则是草本。未来乔木可能会越来越大,把更多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吸收走。灌木就会发生转化,要么成为乔木上的一根枝条,要么向草本转化,而草本则会死去。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