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水人、水务人作为城市的‘水管家’,始终思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带着这样的初心与使命,上海城投水务进行产业链升级,构建生态型水库,打造高品质饮用水供应体系中心,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源头’到‘龙头’为整个产业链赋能。”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水务)副总经理王圣在“2021(第六届)供水高峰论坛”上表示。
上海城投水务成立于2014年,是专业从事城市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目前是全国单体城市综合水处理能力最大的企业之一。论坛上,王圣以“传承百年上水精神,再谱人民城市篇章”为题,对集团的产业链构建、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实践进行了精彩分享。
王圣
传承百年供水精神
王圣介绍,上海城投水务主要负责上海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的原水供应,自来水制水、输配和销售服务,雨水防汛和干线输送,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等。目前企业规模为原水输送能力1810万立方米/日,自来水供应能力90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线将近2万公里,二次供水接管面积1.85亿平方米,排污水防汛能力2000立方米/秒,污泥处理能力1060吨每天。
王圣回顾了上海供水的百年历史,他介绍,杨树浦水厂是1883年建成的,20世纪30年代成为远东的第一大水厂,至今已经近140年的历史,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圣表示,杨树浦水厂不仅翻开了近代中国城市供水史第一页,也是供水行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建成至今,杨树浦水厂占地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达148万立方米,“这座水厂一直为上海输送着清澈的自来水,未来也将继续见证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
从“源头”到“龙头”,产业链全面提升
多年来,上海城投水务进行产业链升级,构建生态型水库,打造高品质饮用水供应体系中心,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源头”到“龙头”为整个产业链赋能。
1、构建生态型水库
王圣表示,在原水方面,上海城投水务构建了生态型的水库,具体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
让水“活起来”:通过水闸联合调度加快水库内高低水位转换,加速水体循环流动,让水库藻类情况改善,缩短库内水龄;
让岸“绿起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建设生态护坡、防护林等,形成良好的人工湿地环境,增加植物覆盖度;
让鱼“游起来”:每年冬季投放鱼苗,控制水体藻类生长,库内生态系统形成金字塔型稳定结构;
让景“美起来”:近年来,水库内生物多样性呈显著上升趋势,水生态系统韧性逐步提升,水体自净功能逐步强化,不断释放生态治理效应,提升生态治理的效率。
2、打造高品质饮用水供应体系
2018年,上海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地方标准。该标准结合上海水质特点,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的基础上增加至111项,新增指标5项,提标40项,全面保障终端水质的稳定达标,接轨全球发达国家的最新饮用水水质要求。
目前,上海城投水务管理着杨树浦水厂、南市水厂、闸北水厂3家百年上水企业,以及上世纪50年代后相继兴建的泰和水厂、月浦水厂、吴淞水厂等共计18座自来水厂。自2018年起陆续开展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截止2020年底,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已达60%,深度处理能力为556万吨/天。
在市政管网方面,集团运用SAHARA技术完成管道预防性检测,有效防止管网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输配过程中水质的稳定。在“十三五”期间,集团更新改造市政管网1300余公里,期间试点非开挖修复技术,有效减少管网修复时间,避免重复开挖和噪音污染,降低对道路交通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在二次供水方面,上海城投水务接管运营的二次供水小区为1.85亿平方米。多年来,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二供设施运行维护,包括每半年水箱清洗,每季度泵房、楼宇管道巡检,同时设置3000余个水质监测点,定期进行第三方检测,并将二次供水水龄控制在24小时以下。
为了更好的保障龙头水,上海城投水务加强二次供水信息化建设,涵盖水质在线监测、AI图像识别等系统。整个水箱的清洗、运维、检修等过程能通过视频和拍照的方式全要素的记录下来,通过AI图像识别,对整个供应过程、施工环节进行判定。
3.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城投水务在2017年正式启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实现了接水流程从2017年的“5个环节31天”,到2018年“3个环节20天”,再到2021年全面取消了红线之外的供水工程接入费用,办理施工许可的获得分数从67.7分上升到80分以上。
以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建成高效运转的企业标准体系
王圣介绍,上海城投水务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集团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集团发展战略。2017年,集团形成了业务蓝图设计,即以“项目全过程、设备全生命、生产运行全链条、客户全方位、资源全支撑”为核心打造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业务流程体系。
2018年,集团开始进行标准化建设,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三点:将业务流程细化成为管理标准;将技术经验提炼成为技术标准;要求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落实到工作标准。
王圣表示,标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建成协调统一、流程流畅、运转高效的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做到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目前集团已经进行了6项基础标准编制、44项技术标准编制、106项管理标准编制。
基于标准化建设,集团四个示范运营点也相继落地。王圣表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全产业链范围内建立标准化示范运营样板单位,通过推动实施“金泽生态水库”、“黄浦供水示范区”、“瞿溪路标准营业厅”等建设,整体提升生产运营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成果。集团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国内领先的水库、水厂、泵站运营标准,在全产业链实现标准水库、标准水厂、标准所、标准泵站的示范推广。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