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凯军在上述沙龙中曾表示,低碳本质是国家安全与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是国际共识,国家政策明确,但到目前为止各行各业解读和执行情况不统一,有些领域还在喊口号阶段,应该将碳达峰碳中和切实纳入到国家生态文明框架,切实从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可持续繁荣等方面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表示,低碳化应落脚在精细化运行、高效设备选型、新技术驱动上。5万吨/天、10万吨/天、15万吨/天等中小处理规模具有行业普遍性,但是低碳数据没有大规模污水处理厂好,建议将大规模污水厂低碳指标凝练出来用于指导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进行低碳对标。
光大水务执行董事兼总裁安雪松认为,水务行业的碳中和应当以能源回收为主要导向,提升全过程的绿色比例。首先,要改变行业内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改造时的技术出发点,增加碳足迹追踪的评估和技术方案优化内容;其次,要调整研发方向,将适当比例的研发资金投入到“减污降碳”协同的技术领域,如节能、降耗、减排与再生利用等领域;再者,要让水务行业主动加入到碳管理体系中去。
云南水务总经理于龙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修复并重,需以碳循环为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将实现污泥和有机固废产生、污泥处理和有机固废协同处置、还碳于土到人类生活的闭环。
北控水务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表示,污水处理不仅涵盖水务还包括水环境,所以污水处理行业不仅要低碳,还要向负碳去努力。未来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有更好预期,加之碳交易的活跃,这些都将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转型。环保行业发展从解决污染物问题,到解决营养物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生态指标,温室气体减排将不是政府强制要求的,而是行业会主动参与其中,形成跨介质处理和跨行业处理,使多种基础处理设施融合,形成产业渗透,我们停留在环保和工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产业渗透是未来拉动行业服务范式的升级方向。
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建议开展污水处理小系统的碳中和研究,推进污水处理领域非依赖碳源型深度脱氮、智能加药、污水污泥资源化等低碳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他呼吁环保行业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尽快出台可低碳发展的指导政策、低碳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博汇特董事长潘建通认为,要在污水处理行业实现碳中和,总体来说有三条路径,即“提质增效+节能降耗+能量资源回收”。短期内提质增效仍将是行业主旋律,需要提升工艺、更新设备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现有碳排放,实现消耗最小化。有条件和有刚性需求的污水厂将面临工艺技术升级,再深入一步,污水资源化、能量回收和有效组分回收是“碳中和”的深层次需求。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与E20研究团队的署名文章《推进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提到了对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行业开展低碳发展转型的总体建议:第一,要摸清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底数和低碳发展潜力,制定低碳转型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第二,健全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与绿色、循环标准体系相衔接的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第三,基于市政污水处理企业的减排贡献、能源转化效果建立污水处理价格调整及运营补贴机制;第四,允许市政污水处理行业灵活利用节能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发电指标和碳汇建设指标,提升其经济效益;第五,设立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低碳发展国家科技专项,通过试点示范树立标杆企业,全面推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第六,建立市政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综合考核机制(详情点击:推进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博士表示,以前我们衡量价值的标尺是经济因素,之后是环保,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经济和环保进行了完美统一,而低碳的提出,让我们有了第三把标尺。中国践行的是生态文明下的低碳战略,而不是欧美碳核算规则下的按部就班,中国会有自己的碳核算办法。建议每个领域都可以制定自己的低碳发展导则和指南,尽可能降低行业碳排,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规则制定。在生态文明逻辑下,E20研究院提出了“30·60”战略的“低碳二十字方针”(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完整周期、系统治理、两山发力)。
如果从全周期和全价值链条核算来看,污水处理行业产生的综合价值会远远比处理污染物产生的价值要高,污水处理费用不止现在的水平,而是可能比现在高很多。“我已经隐隐感到环境产业新的春天要来到了,优质的环保资产将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傅涛表示,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价值延伸都将是经济核算的资源,尽量把污水和垃圾中的资源和能源重新导入到低碳的循环中去。
污水处理行业低碳化已经箭在弦上,拉开阵势。双碳战略下,水务行业该如何布局?2021年9月16~17日,“2021(第十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将召开,主题为“双碳战略下的水治理系统升级”。论坛上将会进行详细探讨,敬请期待,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