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9日,在2022(第十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女士以”从单点击穿到分形创新——清研环境创新技术产品化之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刘淑杰详细介绍了清研环境”以创新技术装备化为路径,以创新装备工艺包为产品,为行业上下游提供高质量价值服务“的技术产业化路径。
“极简方式、极低成本、极高质量、极优体验是清研环境创新技术的研究方向“。2022年11月9日,在2022(第十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女士以”从单点击穿到分形创新——清研环境创新技术产品化之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刘淑杰详细介绍了清研环境”以创新技术装备化为路径,以创新装备工艺包为产品,为行业上下游提供高质量价值服务“的技术产业化路径。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
01清研环境战略生态图
正如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老师所说:“水务产业正在迈向新的阶段,虽然现阶段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但是治理的需求不断深化,高质量的价值服务将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高价值的所在就是创新技术,这也是清研环境的战略选择。结合清研环境自身的研发团队背景,我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坚定选择了持续开发创新的技术,持续对创新技术进行装备化,持续推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致力于建设高端环保装备研发推广服务平台的公司战略。
清研环境战略生态图
战略生态图明确地表示了清研环境进行技术产业化的路径。清研环境寻求大市场需求下的特别解决之道。公司从理论研究、中间试验、创新产品这三个过程出发组建了清研环境研究院,是创新技术的来源。在核心技术装备化之后,由技术部结合应用场景形成创新装备工艺包的产品,经由区域公司、销售部、市场部等全面推广给客户,从而形成订单。为保障客户在全过程得到完美的服务体验,公司通过服务流程保证体系(运维部、装备部、工程部等部门)确保过程最优。对于单一创新技术来说,每转一圈就会得到不断的反馈和优化,技术就会有进步和创新,形成“越来越好”的正反馈。对于平台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沉淀出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生长出更多技术和增长曲线。
02极简方式、极低成本、极高质量、极优体验
极简方式、极低成本、极高质量、极优体验是清研环境创新技术的研究方向。清研环境实现了基于活性污泥法的特别解决之道——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单点突破,在市政污水处理缺地新建、原位扩容提标、分布式流域污水处理厂新建、装备式应急污水处理厂新建 、极端缺地竖流流域旁路处理、调蓄+就地联动处理设施、沉淀池原位改造生化池、地下污水处理厂新建等领域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
围绕解决村镇污水低成本且快速处理的需求,清研环境研发了基于生物膜法的特别解决之道——T-Bic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在治理农村坑塘污水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打造农村“街心小花园“。由于是标准化模块,建设周期短;并且实现了太阳能供电,无需其他外电,运行成本较低。
T-Bic 生物净化池应用场景图
03坚守战略,持续创新
关于未来,清研环境将坚守战略,持续创新。在技术来源上,我们在清研环境研究院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并购、协同创新的技术来源;在核心业务部门上,增加了构建渠道、协同推广的市场推广模式。例如有意于通过并购构建基于分离技术的特别解决之道:RECY 工业废液在线资源回收技术,布局工业污水资源化领域。
清研环境追求用一次服务彻底解决客户的问题,这是清研环境的竞争力所在。也应明白这一点带来的创新压力,但也恰恰是这一点,也要求清研环境在每一次创新上做到精益求精,并最终创造独一无二的客户价值。
在演讲最后,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先生就“如何在公司资源配置下捕捉技术研发的准确度”及“如何平衡资源,打开工业领域第二战场”等问题向刘淑杰进行提问,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刘淑杰认为:“上市后,我们坚持公司战略毫不动摇,依然是以创新技术作为根本出发点。并购的技术标的必须与我们的战略相符,即在大市场需求下寻求特别解决之道。只有市场的需求足够大,供给端提供的价值是真实且空间大的,供需合一才可能形成好的商业。”
在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路径上,清研环境团队是具备一些成功经验的,由于团队来自工业分离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分离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优势,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的资源化方向进行布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同时也重点考虑创始人与团队融合的问题,我们很认同傅涛老师说的:“最好的产品经理是CEO”,我们也一直要求研发人员要把自己当成创业者结合需求场景去开发推广技术和产品。
清研环境之所以选择工业废水资源化的To-B战场,在于这个市场商业化程度较高,价值体现直接,对技术优势要求高,也可以与我们现有业务形成较好的协同。
清研环境欢迎各式各样的生态合作。公司可以和参与大型流域治理的央企,共同策划完成项目;也能为地方水务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创新性工艺解决方案;也欢迎投资者或推广者、和设计院或个人商务资源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助力我国的环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