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的召开,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帷幕,如何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成为环境产业关注的重点。“高质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路径。每一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落地路径不同,具体到环境产业更强调产业化,而突破产业化的制约路径是产品化。产业的标准化又是推动产业不断落地产品化的重要一翼。
E20环境平台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成立“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希望能联合环境企业通过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支持产业升级建设的同时为环境企业装备产品化、技术产品化、服务产品化提供标准化动力。由此,E20整理推出《“领跑者”二十答,全解环境产业的“标准化”进阶》(简称“《二十答》”),以期让产业更好理解“领跑者”及标准化的内涵,及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意义是什么。本公号将根据《二十答》内容,整合5篇系列文章陆续发布,欢迎关注。
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环境产业从无到有二十年,作为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最先成熟的产业部分,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领域率先经历了以特许经营权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浪潮、以PPP为代表的资本化规模扩张浪潮。在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环保人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却难以像其他产业一样将时代红利铸就成高高的产业护城河,给了很多外部企业“跨界打劫”的机会。
归根结底,环境产业在市场化、资本化的疾风劲浪中并没有留下太多产业化的时间,产业化水平远远匹配不上现在的体量和规模。环境领域还没来得及将技术、装备、工程固化为标准化的产业链条,以实现连续稳定输出产品和服务,就在资本裹挟和外行入场之下,陷入了定制化、低价竞争、技术装备持续研发乏力的困境。
行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以无害化为着力点,超出国标的高标准服务没有用户付费,行业在无害化道路上变成了围绕业主的定制化,造成加工过程的非标化、定制化、工程化。
放眼整个环保领域,大量环保设备和技术、服务尚未形成质量分级和标准化体系。环境产业需要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用超出国标的高标准评价体系来引领行业和消费者的认知,给环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个标尺。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高质量需要高标准。标准化发展时代也需要更多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来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带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01什么是标准,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称为标准化。
一直以来,“非标”是环境产业从业者的思维定式,项目边界、客户要求、交付质量、运营水平等各个维度都体现出这一特征。
这里谈论的标准化包含产品、企业、产业三种语境。
产品语境下的标准化,是典型工业化的产物。类比于大众市场可知,最低端和最高端的产品都是定制化,在高、低之间,是占比最多、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环保产业的现状显然属于前者,又大多归为中、低端范畴,拥挤在非标化、项目化的工程标准中。
企业语境下的标准化,为实现经营和管理双重目标。满足标准、参与标准是被动的响应,发布标准、制定标准则既是一种市场引领,也是对品牌的承诺和鞭策,是在国家标准体系内寻找自我进化的有效途径。
产业语境下的标准化,意味着规模化生产,进而意味着降低采购成本;标准化意味着质量统一,进而意味着降低机会成本;标准化意味着买卖逻辑简单,进而意味着降低学习成本。在确保交付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内、外交易成本的全面降低,符合宏观经济学的本源目的。
由于标准和标准化的缺陷,环保市场必须以复杂的、商务的逻辑运转,各类成本居高不下,品牌鲜少发挥作用、交付质量无法确保,甚至连最基本的稳定性达标也得不到承诺,是实现产业化必须率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02中国的标准体系是怎样的?环保标准如何分类?
从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层级来看,我国标准依照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五个层次。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我国环保标准体系可以追溯到1973年,从《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的发布开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期。在这个过程中,体系结构虽有演变、微调也仍在持续,但是政府供给的“两级五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两级包括国家级与地方级;五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综合管理类标准和环保产品标准。
03在高质量发展中,“标准化”饰演着怎样的角色?
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进而决定有什么样的市场竞争力。在环境领域,只有装备产品化、技术产品化才能解决建设过程、工程“散装”困境,推动运营服务产品化升级。
标准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装备产品化和技术产品化可以通过高标准赋能:一是实现高匹配,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实现以产品形式定制服务;二是提升产品力,行业“最优解”沉淀到产品中,通过客户场景的深化让产品对应程度越来越高,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三是打造品牌力,高质量时代需要品牌,让用户内心觉得这个品牌是自己的同路人。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从宏观意义来说,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于环境产业而言,标准化可以促进行业科技和模式创新,推动环境产业走向高质化、品牌化。营造标准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释放标准化对环境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标准化有效支撑环境产业相关政策落地实施。“环境产业”为环境公共服务而生,“标准”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二者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产业政策的落地。“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布一系列综合性政策,都对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环保装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环境基础设施高效化、绿色化、服务化等,需要“标准化”手段间接或直接促进科技和模式创新。
标准化有力突破产业痛点。环境产业存在一些短板缺陷,如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品牌化程度低,存在无序竞争、工程建设主导、技术配置散装化、运营管理过度依靠经验、运营服务质量无法评估等现象,“标准化”将推动产业走向高质化、品牌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是重新定义高质量的着力点。高标准引领高质量,高标准定义高价值。“标准化”将带动整个产业走向规范化,能让用户实现以产品形式定制服务,获得清晰的定价标准、可以预期的产品/服务质量和考核标准,让客户原意为高价值、高效率服务买单。
以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E20环境平台发起了“双百跨越”行业行动,率先在污水处理与垃圾焚烧领域开展标杆比选活动,以“六化”的标准化体系定义环境产业未来高质量建设方向,希望能为环境领域行业同仁描绘一幅产业未来场景与需求蓝图。
以标准化驱动行业高质量升级发展,不仅仅需要行业品牌活动的引领,更需要构建专业标准技术服务平台和服务队伍。
E20环境平台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联合成立“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在环境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环境领域标准化服务平台,面向环境服务类、技术设备类、产品类的“领跑者”团体标准建设,打造环境产业的标准体系,掀起了环境末端治理向环境质量服务标准化升级的大趋势,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