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瀚蓝排水智慧管理平台3.0迭代项目

时间:2023-05-08 13:2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4、布设多类感知硬件,打造更高层次的智慧化平台。在排水管网关键节点安装智能感知检测单元(液位计、井盖监测仪和实时视频检测等),实现对管网液位、淤塞、溢流等信息的快速感知与预警,打造完成全覆盖、全要素、高可靠和高心智的前端感知体系,和具灵敏感知、智能分析和智慧预警等方面能力的“水务超级大脑”。

(2)社会效益

建成全区排水设施全要素智慧大平台,有助于实现排水设施集中化、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大幅提高各水环境治理设施的工作协同性,降低综合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南海区建设智慧水务、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3)生态效益

通过建设智慧平台3.0项目,可实现如下生态效益:

打造厂-网-源全要素水生态综合管理大平台。通过开发集排水户管理系统、排水设施一张图和厂站云调度等系统模块,建成从源头到中间输送环节、到末端质量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大幅提高各水环境治理设施的工作协同性,助力佛山市建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达标”的国内领先污水治理体系。

助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智慧平台3.0的落成,初步实现了全区排水设施基础数据的数字化整合,有助于全面摸清全区排水设施家底情况,准确掌握排水管网系统错接、混接、私接等情况,为后续开展排水管网“挤外水”、“收污水”、雨污分流等工作提供依据,解决污水管网长期高水位运行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助推南海区水环境质量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切实巩固和提升城镇水污染防治成效。

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生态海绵型流域综合治理典范。智慧平台3.0建成后,实现城市水务“灰色”、“绿色”与“蓝色”基础设施协同共生,从根本上搭建了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将城市建设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之地和旅游休闲之所”,打造“水事务、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五位一体水生态文明格局。

助推水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高水安全保障。通过在排水设施前端布设多类感知设备,打造全覆盖、全要素、高可靠和高心智的前端感知体系,打造智慧平台3.0“水务超级大脑”灵敏感知、智能分析和智慧预警等方面能力,对海量信息及时分析与处理,为智慧水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以更加精准、动态的方式对污水排放、污水输送、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南海区智慧水务工程一体化管理的全面感知、全网融合、全程智控、全景模拟、全准决策,以进一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为南海区水安全保障提供“监测、评估、告警、处置、决策”全闭合管控信息化支撑服务,提高地区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智慧平台3.0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两个核心技术。

(2)工艺/装备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平台3.0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把佛山南海区各镇街地图、污水管线、雨水管线、工废管线、排水户、泵站、污水厂、河涌等空间数据整合并链接至GIS空间数据库,开发基于南海区排水设施全要素的GIS地图服务,供水务管理部门、运营单位、排水户等各类用户使用。同时开发了包括移动端、Web端等排水设施空间数据动态更新功能,方便运维人员对管线的修改、更新和测量。

(3)工艺/装备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同时系统能以分析模型驱动各类空间数据,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是一个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人机交互式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4)应用工业领域

广泛应用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

(5)工艺/装备原理

大数据应用:智慧平台3.0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对水质净化厂、泵站、管网、排水户运营过程中的大量生产运行数据、管网液位、水质化验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借助云计算优势,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数据分析,对基础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开发集智能分析、智慧预警功能的算法模型。

(6)工艺/装备特点

通过对管网关键节点液位、周边河涌液位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趋势对比分析,分析研判管网外水倒灌情况,为管网“挤外水”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分析管网水位、流速情况,研判管网淤塞、溢流情况,并自动报警推送至相应人员;通过对管网地理信息数据、空间关系的逻辑计算、比较,分析管网质量问题(如大管接小管、逆坡、断头、孤立点和雨污混接)等情况,为管网建设规划提供工作依据。

(7)应用工业领域

广泛应用于制作业、水利水电、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等领域。

(8)工艺/装备流程图

 

(9)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图片12.png

12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