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 | 竹园污泥处理厂 |
推荐单位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参与环节 | 运营 |
项目所在地 | 上海市 |
项目概况
竹园污泥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东北角,随塘公路4915号,北邻长江,与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相邻,占地面积约5.83万m2。
竹园污泥处理厂主要处置竹园片区污泥,由一期工程和扩建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一期处理规模为131吨干基/日,采用“桨叶式干化+流化床焚烧”工艺,2011年11月开工,2015年9月投产;扩建工程处理规模223吨干基/日,采用“薄层+线性干化工艺”,2018年1月开工,2020年9月投产。竹园污泥处理厂一期、扩建工程共计十二条生产线,总处理规模为354吨干基/日。
示范意义
竹园污泥处理厂是上海第一个大规模专业性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保持了近10年的安全稳定运营,保障了竹园片区污泥出路。竹园一期采用“污泥干化焚烧+灰渣建材利用”的工艺技术,实现了污泥全链条处置。竹园污泥扩建工程采用“污泥干化+电厂掺烧”的工艺路线,实现了将干污泥作为能源掺烧发电,在完成污泥处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竹园污泥处理厂通过不同工艺处置技术实践,形成了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推动了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多样化发展。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竹园污泥处理厂污泥一期和污泥扩建工程分别从2015年和2020年投运以来,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运营成本控制良好,年处理量稳步提升,有效解决了竹园片区污泥处置需求,实现了片区污泥零填埋目标。同时污泥厂在运营过程中,培养了众多专业技术人才,总结各项经验,曾获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8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了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竹园污泥处理厂作为污泥处置的终端环节,在污泥处置过程中实现了全链条处理,结束了竹园片区污泥填埋的历史。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添砖加瓦,也充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神。
(3)生态效益
竹园污泥处理厂全厂总处理规模为354吨干基/日,彻底解决竹园片区污水厂污泥出路问题,同时减少了片区污泥长距离运输或填埋导致的环境二次污染。
污泥厂污泥处理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处理过程中使用污水厂的再生水,大量节约了水资源,污泥处理后的飞灰资源化利用,作为建材原料,同时减少了二次污染和降低了碳排放。上海土地资源紧张,竹园污泥处理厂仅占地5.83万平方米,就完成了竹园片区污泥的全部处理处置,节省了大量土地面积。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竹园污泥一期采用污泥桨叶干化+流化床焚烧+高温烟气余热利用+静电、布袋除尘+湿法脱硫技术。主要设备包括桨叶式干化机,鼓泡式流化床,余热锅炉,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脱硫装置,风机,干湿污泥输送储存设备等。
竹园污泥扩建工程采用薄层+线性两段式干化技术,主要设备包括湿污泥输送储存设备,薄层干化机,线性干化机,干污泥输送储存设备等。
(2)工艺/装备原理
竹园污泥一期采用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竹园片区80%湿污泥通过车辆运输到污泥厂内,泵送至干化机内,污泥干化至30%含水率以下,再通过混合螺旋将干湿污泥混合,进入焚烧炉燃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回用到干化机,不足的蒸汽由电厂废热蒸汽补充,之后的烟气经过高效烟气处理设备处理达到《DB31-768-2013》标准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飞灰资源化利用,作为建材原材料使用。
竹园污泥扩建工程采用薄层+线性两段式干化技术,竹园片区含水率为80%的湿污泥通过车辆运输到污泥厂内,通过泵送到薄层干化机内,干化后送至线性干化机内二段干化,出口污泥干化至33%含水率以下,送至电厂作为燃料和煤一起掺烧发电。
(3)工艺/装备特点
竹园污泥一期:实现脱水污泥全链条处置,处置过程中使用竹园污水厂再生水,锅炉自产蒸汽使用,飞灰资源化利用,利用电厂废热,杜绝了污泥填埋,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运营直接成本,实现了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竹园污泥二期采用“污泥干化+电厂掺烧”工艺路线,采用德国SMS公司的薄层以及线性干化机,是全世界最大的薄层干化机型,运行过程中高效,安全,平稳。通过使用发电厂的废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生产干污泥作为燃料和煤一起燃烧发电,将生物质能源变为电能,使污泥变废为宝充分资源化,同时生产过程中回收部分干化冷凝水,减少了碳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4)工艺/装备流程图
(5)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王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