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先行探索“智能化”,为水务企业注入创新发展“源动力”——专访粤海水务董事长郑航桅

时间:2023-12-22 09:5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绿茵陈

评论(

公司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与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携手打造产学研联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建设“国家水中心”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并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学历科研人才团队,为推动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理论技术支撑。

同时,粤海水务持续加强与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华为共同建立了国内首家“鲲鹏智慧水务联合创新实验室”,与腾讯合作开展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监控中心一期项目建设,以推动水务智能化发展为着力点,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企业与传统水务企业的“跨界”合作、共创共赢。

通过外联合作,粤海水务获得了发展助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智能化的市场也逐渐拥有了更加深入的独到见解。“大厂”都是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佼佼者,其产品在各行业都具有普遍性的应用价值,但针对水务、电力、环保等具体行业的独特专业性需求,还是要依靠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支撑,才能实现技术产品与生产运营的真正结合,充分发挥其效能与作用。

以水务行业为例,所谓“水务”实际包括了原水、自来水、污水处理等细分领域,企业也有水利、水务等不同划分,彼此业务流程、要求与需求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有的“大厂”设立了专门的水利事业部,但往往也局限于水利工程,对于更多细分领域无法深入理解和熟练应对,也很难为各项业务都进行专业人才储备。

而这,正是科荣这样公司的优势所在,相较于“大厂”,其规模是“小”的,但在水务、环境行业全产业链服务方面却更加专精,能够深入准确地理解并执行客户需求,从而为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软硬一体”、更有针对性的智能化专业解决方案。

04智能化分步走,步步为“赢”

对粤海水务而言,智能化之路绝非坦途,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惟有踏实稳健,方能步步为“赢”。

要推进智能化,就要在研发、人才、设备等各方面给予持续高强度地投入,时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举例而言,足量、精确的数据,是自来水厂智能化的关键基础,相应需要布设海量传感器。“智能水表”设备作为非常好的数据收集点和传感器,每日可将数据准确稳定地上传至智慧平台,为企业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仅能提高用户服务的满意度,也能为水务公司的漏损控制提供强大数据支持。但是,智能水表的更换价格较传统机械水表要贵得多,要实现这个智能化更替的过程,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来逐步完成。

事实上,这仅是水务智能化的一个具体环节。此外,智能化系统建设完成后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仍需在长期运维中不断完善,相关成本可能远大于建设阶段。如果一下子非常大规模、全覆盖地推进智能化,难免造成经营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影响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反而“欲速则不达”。

所以,粤海水务自推动智能化发展以来,始终坚持“分步走”原则——首先选取部分业务建立示范点,以原水项目、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为主,先做优做精示范点,再结合实际“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目前,粤海水务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已在多个核心业务领域打造了“智慧水务”的标杆示范点,包括东深供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智慧原水”示范点,广州南沙黄阁水厂、邳州城乡供水等“智慧自来水”示范点,汕尾“地埋式”东部水质净化厂、开平径头污水处理厂等“智慧污水处理”示范点,智能化管理运营均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由于水务行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粤海水务认为在智能化的进程中,除了数据量、算法、算力之外,拥有长期、专业的技术运维支撑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以自主研发为主导,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加强“大厂”合作,积极吸收外部技术,开发出的智能化产品要符合自身特点、需求与利益,并可保证后期运维升级始终跟得上,企业智能化之路才不会“半途而废”。

展望未来,郑航桅表示,粤海水务将紧密围绕粤海集团“水业为本、制造当家、湾区担当、世界一流”的发展愿景,锚定“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发展目标,坚持科技赋能、技术引领,大力推进水务环保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持续引领推动企业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辐射全国,为助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与智者同行系列文章:

傅涛:如何在智能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