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实录 |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1-31 10:15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

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来看,京津冀两市一省、粤港澳大湾区中珠三角9市、长三角41个城市,2023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战略提出的2014年、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了57.3%、34.4%和23.8%,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上升了36.4、29.8、14.3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积极发挥动力源引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状况大幅改善。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一江碧水、江豚腾跃、白鹳齐飞,大自然恢复的勃勃生机为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潜力和后劲,这是很令人欣慰的变化。

从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保工作来看,追根溯源,我们梳理了一下,感到有3个“新变化”,主要是在体系化、常态化、纵深化这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体系化”。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每个区域重大战略都制定印发了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成渝地区等,还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在编制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中长期规划,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明确方向路径和政策措施。开展《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建立问题发现和改进机制,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序完成。截至目前,各区域重大战略,包括成渝地区、海南自贸港等,已经实现了生态环保专项规划的全覆盖,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领域顶层设计体系化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工作推进更趋“常态化”。我们印发生态环境部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措施11条,建立健全“年初工作要点—全年综合调度—年底评估考核”工作闭环,按年度滚动制定工作清单,精准推进任务落实,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形成了一套顺畅的打法干法。截至目前,区域重大战略已逐步融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生态状况变化调查、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等生态环境各领域工作,成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新支撑、新路径。

三是政策创新更为“纵深化”。我们抓住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改革开路、点上深入、创新突破,与有关省市密切协作,不断创新差异化区域政策,发挥重要的引领探路作用。在京津冀,支持三地探索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优化区域统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在粤港澳,深化三地生态环保合作交流机制,协商妥善处理影响群众健康、老百姓关注关切的空气、饮用水、固体废物等区域性环境难题;在长三角,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在长江流域,积极推进水生态考核,川渝两地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在黄河流域,开展并完成2.6万余个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正在推进成果运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保工作有很多针对性、突破性、创新性探索,形成了大量优秀案例和有益经验,我们正在组织宣传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文件,紧紧围绕《意见》关于聚焦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定位,积极培育一批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板。

工作面很宽,我们也注重把握好“三个力”:一是聚焦用力、突出重点,集中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通过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上积极作为。二是精准发力、分类指导,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分区分类制定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蹚出各具特色的新路子。三是塑造合力、强化协作,打破传统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环境治理模式,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实施减污降碳协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工程,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先行探索、示范带动作用。

谢谢!

生态环境信息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青年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哪些技术支撑?谢谢。

裴晓菲:这个问题请李红兵副主任来回答。

李红兵: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集约高效、规范有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样也是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应有之义,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使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大幅提升。

工作进展突出体现在“五个新”:

一,信息化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四统一、五集中”。四个统一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五个集中就是数据集中、资金集中、人员集中、技术集中、管理集中。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明显提升,为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信息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提升。积极建设智慧高效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集成生态环境、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多元数据,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自然生态等九类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达到了3.9个PB,打造生态环境信息化大系统,完成大气、行政许可、土壤执法等40余个专题应用,实现“一图统揽、一屏调度”。持续深化空气质量保障和监督帮扶、水环境、污染地块、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碳市场等基础数据空间展示和业务化应用场景开发,成功开辟执法监督线上战场,做到“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到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

三,信息化推动政务高效运转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数字机关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推动职能履行的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实现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29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在线办件数量年均超过3.5万件,好评率达到100%。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