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息化共享共用取得新成效。推动数据共享共用,建成各类主题库、专题库,向各地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200余项数据资源共享服务,接入并综合开发利用人口、法人、气象、水利、电力等多元数据,数据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综合研判、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撑。
五,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制,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创建并实施信息通报、攻防演练、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一系列网络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做出的部署,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谢谢!
2023年监督帮扶推动污染物减排约39.3万吨
凤凰卫视记者:开展大气监督帮扶是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举措,请问生态环境部在这个秋冬季采取了哪些监督帮扶措施,有哪些好的做法?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
裴晓菲: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最近10年,我国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但是在秋冬季,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一些区域仍然会出现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
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达标排放监督”两项任务,协同推进“线上和线下”两个战场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来,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业务骨干2400余人,调动属地执法人员9700余人次,开展了8轮大气污染现场和远程监督帮扶,发现问题企业1.6万余家,推动解决涉气环境问题3.2万余个。
一是现场检查,发挥震慑作用。我们抽调全国执法、监测技术骨干,每月压茬式安排2轮次现场监督帮扶,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弄虚作假、超标排放、偷排偷放、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4254个,其中干扰自动监测、检测报告造假、伪造台账记录等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问题537个,移交司法17个,行政拘留25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从严执法的主基调。
二是线上推送,督促地方检查。通过远程推送识别线索,指导地方自查发现解决环境问题1万余个。带动地方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逐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主体责任。
三是用好技术,精准识别问题。我们利用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技术手段,融合各类数据信息,构建算法模型,精准识别问题线索,目前问题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85%以上。
监督帮扶对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监督帮扶共推动污染物减排约39.3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把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重中之重,持续选派业务骨干开展现场监督帮扶,督促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同时,紧盯排放强度高、污染贡献大的重点行业企业,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与合规达标排放水平。
谢谢!
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中新社记者: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任务举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请问,目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裴晓菲:这个问题请孙守亮司长回答。
孙守亮:谢谢您的提问。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颇有热度。我理解这是因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科学指引,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些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向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协同共治要减排量,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同时也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可以说,降碳与减污相得益彰,协同推进就能取得1+1>2的效果。
刚才您也提到,去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相关举措和安排。我感到,这些重要的部署和要求凸显了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经过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部门协作、上下协同的工作推进格局。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制定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负责部门和预期成果,统筹推动工业领域、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领域、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协同增效。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方案。
二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全面展开、成效显现。也就是说,协同治理的广度、深度在不断加强、不断拓展,涵盖面也越来越宽。比如,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高铁路、水运比例;再比如,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绿色建筑;还比如,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实施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等。尤其是在生态环境领域,我们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推动污水处理节能降耗和资源化利用,优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路线、鼓励绿色低碳修复,组织编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凝练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重大科技需求,开展碳监测评估和推进固定排放源协同管理、一体化监管执法。通过一系列综合施策,协同治理效果正在显现出来,我们作了一个测算,2013—2022年十年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5%、60%的同时,碳排放强度协同下降34.4%,协同效应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