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张辰:如何让污泥行业像汽车行业一样实现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4-10-16 09:4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陈伟浩

评论(

二十年前,E20环境平台(时称“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系共同组织了第一次水业高级技术沙龙,污泥问题首次被拿到台面上,得到了专家们的集体会诊。这次沙龙后,结合讨论内容,整理和发布了污泥绿皮书——《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如今,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张辰谈到,对于此前绿皮书中曾提到的几个误区,行业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对于一些控制对策,却还存在很多不足。

9月20日,中国水网在“污泥沙龙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暨污泥绿皮书新编启动仪式”现场,就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问题,对张辰大师进行了专访。

1728695508414167.png

张辰

三个分离

从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被广泛讨论到引起行业普遍重视,在专家、政策、市场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如今,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污泥问题依然是环保督察的重点,各地因为污泥问题被环保督察组点名整改的案例也不少见。

“目前很多污泥问题的产生,与行业对系统性的认识不够有很大关系。”张辰指出,污水处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行业整体缺乏系统化,主要存在三个分离:一是泥水分离;二是厂网分离;三是雨污分离。并且这三个分离,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工艺发展方面均引发了一些的问题。

泥水分离方面,过于注重污水的处理,忽视了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这种“重水轻泥”的现象,不仅限制了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污泥处理处置的难题。

厂网分离方面,污水管网和污水厂各自为政,使得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浓度低、污染物含量少,直接影响了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和后续的资源化处理。

雨污分离方面,经常出现混接、错接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也降低了污泥的质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挑战。

三个原则

基于污水处理这三个分离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张辰认为污泥处理处置在控制对策方面应遵从系统化、协同化、产品化三个原则。

一、系统化

张辰曾多次在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谈到了污水处理的系统性思维,他认为污水处理系统从管道、污水和再生水处理到污泥处理,均要在一个系统思维之上进行治理,否则,即便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做到了满分,而污泥处理做的不及格,那么该污水处理系统也是不及格的。

“必须将污水处理的三个分离综合起来,去系统化构建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体系”张辰说。这也意味着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优化到末端处置的全链条出发,对污泥处理处置进行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管理协调,实现污泥处理处置的高效、经济和环保。

二、协同化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泥因为管网、垃圾分类、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一部分有机质进入了污水系统,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垃圾系统,因此在污泥处理处置上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

“中国的污泥问题,要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但通过与厨余垃圾等城市有机废物的协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有机质的资源利用率”张辰说。早在十年前,上海市政总院便在镇江项目率先展开了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国范围已有数十个污泥和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项目。

张辰建议污泥应和更广泛的有机质进行协同处理,包括厨余垃圾、其它有机废弃物等。

三、产品化

环保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先要标准化,然后再产品化,最后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但环保产品是非标产品,所以很难实现产业化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造汽车一样来制造环保产品?”张辰说。上海市政总院有一些总工提出了“万物皆可罐”的理念,就是把混凝土水池进行产品化生产,以提升产业化程度。随着钢材价格的下降以及在碳排放方面的优势,这种理念很快得到了实践。

上海市政总院2023年立项的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干式厌氧反应器的行业标准已经送审,很快就将发布。其中污泥协同厨余垃圾干式反应罐的处理规模有五个规格,包括50吨/日、75吨/日、100吨/日、125吨/日和150吨/日,就是要用产品化助推污泥处理处置的产业化发展。

张辰表示,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同时,通过产业化运作,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污泥处理处置领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