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道德经四十二章解读更新:二生三即为既要又要

时间:2024-11-11 10:2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薛涛

评论(

一个人的认知升级,掌握辩证统一是一个基石,掌握系统思维是第二个基石。相较前者,道德经里对后者详细论述的不多,但是与道德经同源的《黄帝内经》,对两者兼顾,这也是中医较于西医的一些特殊优势。掌握系统思维的人,也会善于将知识吸收和经验转化作结构化熔合,对后叙第四篇所说的“接化发”的效率有大裨益(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用“接化发”来读书),这是我说的一个人的“认知基座”(见后续第三篇的定义)能够成功打造和运行的标志之一。认知能力到了这个阶段,一个人看事物就能洞察本质与变化,具备了形而上的思考能力,这就实现了“看山不是山”。

批注一点,作为一个常识,就是讨论或表述某项事宜,要事先明确看待其的视角,我称之为“视角为先”。比如此处,中国古人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德经中对世界观的写作方式,就是以人为出发对世界的认知的描述,掌握了这个视角,就会对理解道德经里这一类相对晦涩的文体有所帮助,也容易理清很多造成不必要的迷惑或者争辩的模糊点。

简单对照下一个人成长中的认知规律:孩子在“一生二”中学会了分对错、好坏、利弊,建立了规则,是幼儿开始建立人生观的第一步,但是也就有了私心和个人喜恶,就是差别心。青少年往往会偏激片面,认为事物非黑即白,并忽视不同事物之间的隐性关联。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尤其是历经人生各种冲突的破解或者挫折,有悟性的人在成长中,会逐步认识到世界的各种矛盾体内部是存在灰度的,也是动态互转和相互作用的,而且各组要素之间又是相关关联的;没有简单的对错好坏;逐渐明白了博弈论、辩证法、概率论和系统论,不再偏激片面;学会了独立判断,同时学会建立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个,就是启动了二生三,至此入世的门才算是渐渐打开了。

“三生万物”,我理解为这是认知再上一层极难的高阶,就是达到佛学里常说的无差别心的阶段,也就是青原行思说的“看山还是山”,是萨特说的“你眼中的他人才是你自己”的相对高级的心理学解法。这部分更加艰涩,在此不展开,留在下卷中深入研讨。

二、如何理解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北宋丞相吕吉甫说:“凡幽而不测者,阴也;明而可见者,阳也。有生者,莫不背于幽而不测之阴,向于明而可见之阳”。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喜好阳光,背向阴面,人也是如此,向往光明的显见有益的事物。

但是,既然众人皆如此,如何“反者道之动”的与众人不同,在阴面发现一些转换运道和卓然众人的玄机,就是理解道德经的一个要点。阴阳虽然在道德经中仅出现于此一处,我通读全书,却提出了“阴阳全谱论”,作为一种易于使用的工具箱,以便于将道德经使用在管理学和认知论中:世界上所有的矛盾体(这就是上述以人眼中看内外世界的视角)都可以以阴阳来标识之。阳者,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重视、褒奖、喜爱的一面,而阴者,在实际生活中则是被我们忽视、批评、厌恶的一面。在这样的矛盾中,首先理解到阴阳(好坏)不是绝对二分的,又能理解到好的事物中有坏的部分或者会转化为坏的部分,即“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更深入的,是在看上去对自己貌似坏的事物中,比如外来的危机或内在的短板,找到和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要素,这是一个人或者企业从优秀升级到卓越的关键所在。正如周易《参同契》所说的“阴中之阳才是真阳”,此即“弱者道之用”。

“冲气”或者“中气”:选择“冲”,则“冲气”合解为阴阳二气相互激荡。生活中往往是因为有剧烈的矛盾去冲突,面对两难因为做不好取舍乃至想不到如何升维来解决,于是因由此带来的“痛”而深刻的洞察自己,才能实现个人的觉醒和大幅成长,也由此理解了“和”。选择“中”,则“气”可解读为虚、无,“中气”解读为虚而守中,对应实践可以理解为先放空自己(做到无),才能通透洞察,继而才能做到“知止”且“和光同尘”的中庸。中原之省河南用“中”作为肯定用语,就是来自这个古老的认知传承。

“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首先可见老子是支持我上一篇所解读的“奉”的精神的(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但是一个懂得阴阳转化规律的人一定不会墨守成规,所以本段老子是强调需要按第四篇我所说的“接化发”并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正后,再传授古代的知识。

三、二生三就是既要又要

在当下内卷严重的时代,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发展,大家必然要面对大量的“既要又要”的困局,简单二分选择其中一个已经无法破局,只靠发挥长板也仅能生存却无法发展。“既要又要”是组织和个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常态化挑战,如何做到?关键处就在对这个“二生三”里的认知里,这是本书解读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卷局下,能达到卓越的人都是实现了“既要又要”的:比如雷霆手段菩萨心肠才可以既不做坏人也不做烂好人;比如既能在正确的路线上持之以恒,又能准确判断时局及时放弃错误方向的人才能成功;比如你去观察身边的牛人,往往都有些雌雄同体的特征,既刚毅又温柔,既胆大又心细;比如真正厉害的读书人,在书卷气的外表下往往时而显露出一种江湖气。做到这些的人,你去观察,他们都至少达到了“二生三”的认知水平。

在企业管理中,“既要又要”更是普遍存在:比如一个企业既要积极发展,又要稳妥防风险;既要勇于乃至全力开拓新市场,又要尽力在未见曙光之时延续存量市场的优势;比如成功的管理者,往往既能着眼大局不拘于细节,却又能对细微的风险隐患的表征洞若观火;比如用人既要大胆提拔,又要尽力公平;哪怕一个企业不得已转入防御去裁员作“广进”计划,也还要既能节省开支,又不能裁到大动脉和伤士气…….各种两难不一而足。

时局维艰盛行以苦为乐,脱口秀“大王”呼兰曾经调侃说不可能既坚持长期主义又活在当下,但卓越者却必然要同时做到两者:往往他们首先有大格局为支撑,放下对短期目标的私欲(去有),不再患得患失想赢怕输,以修炼之心(类似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博士说的“成长性思维”)面对困难,聚焦于过程乃至享受由此带来的认知提升的快乐,所以持久的努力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负担。这样的人往往心态上已经做到了“大器免成”(第四十一章),勇敢、坚韧、洒脱、平视,往往在不少关键时刻,就赢在了这样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状态里。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