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淡水环境

时间:2006-06-12 14:24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评论(

状 况

七大水系水质

  2005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200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

  

200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200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七大水系 Ⅰ、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长江 56 20 11 2 11
黄河 7 27 34 7 25
珠江 55 21 18 0 6
松花江 5 19 45 12 19
淮河 3 14 38 13 32
海河 17 5 18 6 54
辽河 14 16 22 8 40
总体 24 17 25 7 27

  七大水系的100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0%和24%。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污染较重。

2005年七大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10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3%和11%,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与上年相比,各断面的水质无明显变化。干流云南段、上海段水质为轻度污染,其余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支流总体水质没有明显变化。雅砻江、嘉陵江、汉江和乌江水质为优;大渡河、岷江、湘江、沅江和赣江水质良好(岷江眉山段为重度污染、赣江南昌段为中度污染);沱江水质轻度污染。

2005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优,6个国控监测断面均为Ⅱ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长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良好,20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80%、Ⅳ~Ⅴ类占15%、劣Ⅴ类占5%。与上年相比,省界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皖-苏交界的滁河汊河断面(劣Ⅴ类);豫-鄂交界的白河新甸铺断面(Ⅴ类);川-渝交界的涪江老池断面(Ⅳ类);滇-川交界的金沙江铁路桥断面(Ⅳ类);其余16个国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2005年长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滁州 滁河 汊河 皖-苏 劣Ⅴ 劣Ⅴ
南阳 白河 新甸铺 豫-鄂 Ⅴ 劣Ⅴ
水富 金沙江 铁路桥 滇-川 Ⅳ Ⅳ
遂宁 涪江 老池 川-渝 Ⅳ Ⅳ
南阳 唐河 梅湾 豫-鄂 Ⅲ Ⅲ
攀枝花 金沙江 龙洞 滇-川 Ⅱ Ⅰ
重庆 长江 朱沱 川-渝 Ⅱ Ⅱ
重庆 长江 培石 渝-鄂 Ⅱ Ⅱ
岳阳 长江 城陵矶 湘-鄂 Ⅱ Ⅱ
九江 长江 姚港 赣-鄂 Ⅱ Ⅱ
安庆 长江 皖河口 赣-皖 Ⅱ Ⅱ
南通 长江 姚港 苏-沪 Ⅱ Ⅱ
广元 嘉陵江 八庙沟 甘-川 Ⅱ Ⅱ
岳池 渠江 赛龙乡 川-渝 Ⅱ Ⅱ
重庆 嘉陵江 利泽 川-渝 Ⅱ Ⅱ
赤水 赤水河 鲢鱼溪 黔-川 Ⅱ Ⅲ
十堰 汉江 羊尾 陕-鄂 Ⅱ Ⅱ
南京 长江 江宁河口 皖-苏 Ⅰ Ⅱ
铜仁 乌江 沿河 黔-渝 Ⅰ Ⅰ
武都 白龙江 绸子坝 甘-川 Ⅰ Ⅰ

  黄河水系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干流青海段、甘肃段水质优良;河南段、宁夏段、陕西-山西段,内蒙古包头段、呼和浩特段,山东菏泽段为轻度污染;内蒙古乌海段为重度污染。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伊河水质为优、洛河水质良好;大黑河、灞河、沁河为轻度污染;湟水河、伊洛河为中度污染;渭河、汾河、涑水河、北洛河为重度污染

  黄河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较差。11个国控省界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9%,Ⅳ、Ⅴ类占55%,劣Ⅴ类占36%。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黄河干流宁-蒙交界的拉僧庙断面(劣Ⅴ类),渭河陕-豫、晋交界的潼关吊桥断面(劣Ⅴ类)、汾河晋-陕、晋交界的河津大桥断面(劣Ⅴ类)、涑水河晋-陕、晋交界的张留庄断面(劣Ⅴ类)、湟水青-甘交界的民和桥断面(Ⅴ类),其余省界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质。

  2005年黄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乌海 黄河 拉僧庙 宁-蒙 劣Ⅴ 劣Ⅴ
渭南 渭河 潼关吊桥 陕-豫、晋 劣Ⅴ 劣Ⅴ
运城 汾河 河津大桥 晋-陕、晋 劣Ⅴ 劣Ⅴ
运城 涑水河 张留庄 晋-陕、晋 劣Ⅴ 劣Ⅴ
民和 湟水 民和桥 青-甘 Ⅴ Ⅴ
中卫 黄河 中卫下河沿 甘-宁 Ⅳ 劣Ⅴ
呼和浩特 黄河 喇嘛湾 蒙-晋 Ⅳ Ⅳ
三门峡 黄河 风陵渡大桥 陕-晋、豫 Ⅳ Ⅳ
菏泽 黄河 刘庄 豫-鲁 Ⅳ Ⅴ
济源 沁河 五龙口 晋-豫 Ⅳ Ⅳ
天水 渭河 葡萄园 甘-陕 Ⅲ Ⅲ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3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8%和6%,无Ⅴ类水质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005年珠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珠江干流总体水质良好,水质与上年持平。干流云南段水质为优;贵州段、广西段水质良好;广东段轻度污染(其中,长洲断面水质为劣Ⅴ类,莲花山断面水质为Ⅳ类)。

  珠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打帮河、都柳江、柳江、左江、漓江、桂江和东江水质为优;龙江、右江、邕江、贺江和北江水质良好;北盘江、磨刀门水道水体轻度污染。

  珠江省界断面水质总体为优。7个国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

  2005年珠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黔西南 南盘江 三江口 云-贵 Ⅲ Ⅲ
河池 红水河 六排 黔-桂 Ⅲ Ⅲ
河池 龙江 六甲 黔-桂 Ⅲ Ⅰ
贺州 贺江 扶隆码头 桂-粤 Ⅲ Ⅱ
黔南 红水河 罗羊 黔-桂 Ⅱ Ⅱ
梧州 西江 界首 桂-粤 Ⅱ Ⅱ
黔东南 都柳江 从江大桥 黔-桂 Ⅱ Ⅱ

  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属轻度污染, 4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57%和19%,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2005年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与上年持平。干流长春段为中度污染;吉林段水质良好;吉林省出境断面至哈尔滨上游江段水质良好;其余断面为轻度污染。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支流水体总体上有所好转。阿什河、饮马河、伊通河为重度污染;呼兰河、牡丹江为中度污染;嫩江、雅鲁河、洮儿河为轻度污染。

  松花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一般。Ⅰ~Ⅲ类水质占34%、Ⅳ类占66%,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

  2005年松花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肇源 松花江 肇源 吉-黑 Ⅳ Ⅳ
肇源 嫩江 嫩江河口内 吉-黑 Ⅳ Ⅳ
呼伦贝尔 雅鲁河 成吉思汗 蒙-黑 Ⅳ —
兴安盟 洮儿河 斯力很 蒙-吉 Ⅳ Ⅳ
松原 松花江 泔水缸 吉-黑 Ⅲ Ⅲ
白城 嫩江 白沙滩 吉-黑 Ⅱ Ⅳ

  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 8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7%、51%和3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2005年淮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淮河干流整体水质属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淮河干流水质无明显变化。河南信阳段,安徽阜阳段、蚌埠段、滁州段,江苏盱眙段为轻度污染;安徽淮南段为中度污染。

  淮河支流总体上属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支流水质无明显变化。浉河、潢河、史灌河、西淝河、沱河水质属轻度污染;洪河、洪河分洪道、浍河属中度污染;颍河、涡河为重度污染。

  山东境内河流总体上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张瞳河水质良好;城郭河、沙沟河、武河、沂河为重度污染;西支河为中度污染;其余河流均为轻度污染。

  淮河国控省界断面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占13%、Ⅳ~Ⅴ类占56%、劣Ⅴ类占31%。

   2005年淮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商丘 包河 马桥 豫-皖 劣Ⅴ 劣Ⅴ
阜阳 颍河 界首 豫-皖 劣Ⅴ 劣Ⅴ
阜阳 黑茨河 倪邱 豫-皖 劣Ⅴ 劣Ⅴ
阜阳 泉河 临泉段下游 豫-皖 劣Ⅴ 劣Ⅴ
亳州 惠济河 刘寨村后 豫-皖 劣Ⅴ 劣Ⅴ
亳州 涡河 亳州 豫-皖 劣Ⅴ 劣Ⅴ
宿州 奎河 杨庄 苏-皖 劣Ⅴ 劣Ⅴ
宿州 濉河 泗县八里桥 皖-苏 劣Ⅴ 劣Ⅴ
宿州 新汴河 泗县公路桥 皖-苏 劣Ⅴ 劣Ⅴ
邳州 西邳苍分洪道 艾山西大桥 苏-鲁 劣Ⅴ Ⅴ
周口 涡河 鹿邑付桥 豫-皖 Ⅴ Ⅴ
商丘 大沙河 包公庙 豫-皖 Ⅴ Ⅳ
商丘 浍河 黄口 豫-皖 Ⅴ Ⅳ
驻马店 洪河 班台 豫-皖 Ⅴ Ⅴ
阜阳 洪河分洪道 陶老 豫-皖 Ⅴ 劣Ⅴ
阜阳 淮河 王家坝 豫-皖 Ⅳ Ⅴ
淮北 沱河 小王桥 豫-皖 Ⅳ Ⅳ
淮北 东沙河 临涣集 豫-皖 Ⅳ Ⅳ
滁州 淮河 小柳巷 皖-苏 Ⅳ Ⅳ
泗洪 新濉河 大屈 皖-苏 Ⅳ Ⅳ
临沂 武河 310公路桥 鲁-苏 Ⅳ Ⅳ
临沂 东邳苍分洪道 东偏泓 鲁-苏 Ⅳ Ⅳ
临沂 沭河 高峰头 鲁-苏 Ⅳ Ⅳ
临沂 白马河 捷庄 鲁-苏 Ⅳ Ⅳ
临沂 新沭河 临沭大兴桥 鲁-苏 Ⅳ Ⅳ
临沂 沙沟河 沙沟桥 鲁-苏 Ⅳ Ⅳ
临沂 张疃河 张疃桥 鲁-苏 Ⅳ 劣Ⅴ
枣庄 京杭大运河 台儿庄大桥 鲁-苏 Ⅳ Ⅳ
信阳 淮河 淮滨水文站 豫-皖 Ⅲ Ⅲ
徐州 京杭大运河 蔺家坝 苏-皖 Ⅲ Ⅲ
临沂 沂河 港上 鲁-苏 Ⅲ Ⅳ
六安 史河 红石咀 皖-豫 Ⅱ Ⅱ

  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 65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2%、24%和54%,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05年海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海河干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其他支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滦河水质良好;永定河、子牙河水体呈轻度污染;南运河、大沙河、漳卫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北运河等为重度污染。

  海河国控省界断面属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占24%、Ⅳ~Ⅴ类占38%、劣Ⅴ类占38%。

  2005年海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聊城 卫运河 称钩湾 冀-豫-鲁 劣Ⅴ 劣Ⅴ
廊坊 北运河 王家摆 京-冀 劣Ⅴ 劣Ⅴ
德州 岔河 田龙庄 鲁-冀 劣Ⅴ 劣Ⅴ
沧州 南运河 桑园桥 鲁-冀 劣Ⅴ 劣Ⅴ
大名县 卫河 龙王庙 豫-冀 劣Ⅴ 劣Ⅴ
聊城 马颊河 任堂桥 豫-鲁 劣Ⅴ 劣Ⅴ
聊城 徒骇河 毕屯 豫-鲁 劣Ⅴ 劣Ⅴ
聊城 金堤河 张秋 豫-鲁 劣Ⅴ 劣Ⅴ
天津 北运河 土们楼 冀-津 Ⅴ Ⅴ
天津 黑龙港河 东港拦河闸 冀-津 Ⅴ Ⅴ
静海县 子牙河 小河闸 冀-津 Ⅳ Ⅳ
张家口 白河 后城 冀-京 Ⅳ Ⅲ
北京 永定河 沿河城 冀-京 Ⅳ Ⅳ
张家口 洋河 左卫桥 晋-冀 Ⅳ 劣Ⅴ
张家口 桑干河 揣骨疃 晋-冀 Ⅳ Ⅲ
石家庄 绵河-冶河 地都 晋-冀 Ⅳ Ⅳ
邯郸 漳河 刘家庄 晋-冀 Ⅲ Ⅱ
长治 浊漳河 王家庄 晋-豫 Ⅲ Ⅳ
天津 沙河 沙河桥 冀-津 Ⅱ Ⅰ
北京 潮河 古北口 冀-京 Ⅱ Ⅱ
北京 拒马河 大沙地 冀-京 Ⅰ Ⅰ

  辽河水系 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37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0%、30%和4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

2005年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辽河干流属重度污染,与上年基本持平。

  辽河支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东辽河、老哈河、西拉沐伦河属轻度污染;西辽河为中度污染;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

  辽河水系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较差。3个水质监测断面中,老哈河辽-蒙交界的甸子断面为Ⅲ类水质;东辽河吉-辽交界的四双大桥断面为Ⅴ类水质,辽河吉、蒙-辽交界的福德店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2005年辽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地区名称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上下游省份 水质类别
2005年 2004年
铁岭市 辽河 福德店 吉、蒙-辽 劣Ⅴ Ⅴ
双辽市 东辽河 四双大桥 吉-辽 Ⅴ Ⅳ
赤峰市 老哈河 甸子 辽-蒙 Ш Ш

  浙闽区河流水质

  浙闽区河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3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占34%;Ⅲ类水质占41%;Ⅳ类水质占22%;Ⅴ类水质占3%;无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西南、西北诸河水质

  西南诸河 西南诸河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17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占6%;Ⅱ类水质占53%;Ⅲ类水质占23%;Ⅳ类水质占6%;劣Ⅴ类水质占12%,主要污染指标为铅和高锰酸盐指数。

  西北诸河 西北诸河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85%;Ⅳ类水质占7%,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各占4%,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

  湖泊、水库水质

  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Ⅳ水质的湖(库)3个,占11%;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Ⅴ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2005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个数 个数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主要
水系 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0 0 0 3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10 0 1 2 2 2 3
城市内湖 5 0 0 0 0 2 3
大型水库 10 0 1 4 1 1 3
总计 28 0 2 6 3 5 12
2004年比例(%) 0 8 18 15 22 37
2005年比例(%) 0 7 21 11 18 43

  太 湖

  湖 体 2005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年均值分别达到Ⅲ类、Ⅳ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总氮污染严重,湖体水质仍为劣Ⅴ类。湖体营养状态指数为62,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在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无Ⅰ~Ⅳ类水质,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分别占33%和6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五里湖、梅梁湖污染明显重于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

  2005年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 湖区 高锰酸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 水质类别
盐指数(mg/L) (mg/L) (mg/L) (mg/L) 态指数 2005年 2004年
五里湖 6.3 0.137 5.6 0.047 67 劣Ⅴ 劣Ⅴ
梅梁湖 6 0.106 4.66 0.038 65 劣Ⅴ 劣Ⅴ
西部沿岸区 5.5 0.101 3.77 0.049 65 劣Ⅴ 劣Ⅴ
东部沿岸区 4.5 0.047 1.68 0.017 55 劣Ⅴ Ⅴ
湖心区 4.4 0.064 2.18 0.027 60 Ⅴ类 Ⅴ
全湖平均 4.9 0.077 2.86 0.032 62 劣Ⅴ 劣Ⅴ

  环湖河流 太湖环湖河流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环湖河流总体水质好转,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8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1%,Ⅲ类占16%,Ⅳ类占28%,Ⅴ类占17%,劣Ⅴ类占38%。

2005年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环湖河流水质年际比较

滇 池

  湖 体 2005年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湖体10个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草海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为Ⅴ类,草海污染程度明显重于外海。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5年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mg/L)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mg/L) (mg/L) (mg/L) 2005年 2004年
草海 7 1.07 13.1 0.097 76 劣Ⅴ 劣Ⅴ
外海 6.2 0.186 1.82 0.043 62 Ⅴ Ⅴ


  2005年滇池湖区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年度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mg/L) (mg/L) (mg/L)
2005年 草海 7 1.07 13.1 76
外海 6.2 0.186 1.82 62
2004年 草海 7.7 1.295 13.1 79
外海 5.7 0.155 1.98 63

  环湖河流 2005年滇池环湖河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下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占12%、Ⅳ类水质占25%、劣Ⅴ类水质占63%。

2005年滇池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巢 湖

  湖 体 2005年巢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巢湖湖体12个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湖体水质总体为劣Ⅴ类(其中,东半湖为Ⅴ类水质,西半湖为劣Ⅴ类),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与上年相比,巢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5年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mg/L)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 水质类别
(mg/L) (mg/L) (mg/L) 态指数 2005年 2004年
西半湖 5.8 0.34 2.78 0.031 65 劣Ⅴ 劣Ⅴ
东半湖 3.8 0.11 1.18 0.004 52 Ⅴ Ⅴ
全湖平均 4.8 0.22 1.98 0.002 61 劣Ⅴ 劣Ⅴ

  2005年巢湖湖区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年度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mg/L) (mg/L) (mg/L)
2005年 西半湖 5.8 0.34 2.78 65
东半湖 3.8 0.11 1.18 52
全湖平均 4.8 0.22 1.98 61
2004年 西半湖 5.7 0.332 3.77 67
东半湖 4.1 0.123 1.18 54
全湖 4.9 0.227 2.48 62

  环湖河流 巢湖环湖河流1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包括两个纳污控制断面),Ⅱ类水质占8%、Ⅲ类水质占8%、Ⅳ类水质占33%、Ⅴ类水质占8%、劣Ⅴ类水质占4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

2005年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10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兴凯湖为Ⅱ类水质,洱海和博斯腾湖为Ⅲ类水质,镜泊湖和鄱阳湖为Ⅳ类水质,洞庭湖和南四湖为Ⅴ类水质,白洋淀、达赉湖和洪泽湖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与上年相比,鄱阳湖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Ⅳ类,水质明显好转;南四湖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Ⅴ类,水质好转;其它大型淡水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8个湖泊中(其余2个湖泊数据不全),洱海和鄱阳湖属中营养状态;南四湖和洪泽湖为轻度富营养;博斯腾湖、镜泊湖、洞庭湖、达赉湖4个湖泊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2005年10个重点大型淡水湖泊水质状况  湖库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2005年 2004年
兴凯湖 — 项目不全未计算 Ⅱ Ⅱ —
洱海 42 中营养 Ⅲ Ⅲ —
博斯腾湖 61 中度富营养 Ⅲ Ⅲ —
鄱阳湖 46 中营养 Ⅳ 劣Ⅴ 总磷
镜泊湖 61 中度富营养 Ⅳ Ⅳ 高锰酸盐指数
南四湖 55 轻度富营养 Ⅴ 劣Ⅴ 总氮、总磷
洞庭湖 66 中度富营养 Ⅴ Ⅴ 总磷
洪泽湖 55 轻度富营养 劣Ⅴ 劣Ⅴ 总氮
达赉湖 62 中度富营养 劣Ⅴ 劣Ⅴ 高锰酸盐指数
白洋淀 — 项目不全未计算 劣Ⅴ — 总氮、氨氮

  城市内湖

  监测统计的5个城市内湖中,昆明湖(北京)和玄武湖(南京)为Ⅴ类水质,西湖(杭州)、东湖(武汉)和大明湖(济南)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昆明湖和西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玄武湖、东湖和大明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西湖水质由Ⅴ类变为劣Ⅴ类,水质下降;昆明湖、玄武湖、大明湖和东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5年昆明湖、玄武湖、西湖、大明湖和东湖水质状况  

湖泊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2005年 2004年
昆明湖 54 轻度富营养 Ⅴ Ⅴ 总氮
玄武湖 63 中度富营养 Ⅴ Ⅴ 总氮、总磷
西湖 58 轻度富营养 劣Ⅴ Ⅴ 总氮
大明湖 60 中度富营养 劣Ⅴ 劣Ⅴ 总氮
东湖 63 中度富营养 劣Ⅴ 劣Ⅴ 总氮、总磷


  大型水库

  2005年,监测统计的10座大型水库中,石门水库(陕西)为Ⅱ类水质;千岛湖(浙江)、丹江口水库(湖北)、密云水库(北京)和董铺水库(安徽)为Ⅲ类水质;于桥水库(天津)为Ⅳ类水质,松花湖(吉林)为Ⅴ类水质;门楼水库(山东)、大伙房水库(辽宁)和崂山水库(山东)为劣Ⅴ类水质。其中,千岛湖为贫营养状态,于桥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它7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石门水库因数据不全未做富营养状态评价)。

  与上年相比,丹江口水库水质由Ⅳ类变为Ⅲ类,水质好转;松花湖水质由Ⅳ类变为Ⅴ类,大伙房水库和崂山水库水质由Ⅴ类变为劣Ⅴ类,水质下降;其它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5年10座大型水库水质状况 湖库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2005年 2004年
石门水库 — 项目不全未计算 Ⅱ Ⅱ —
千岛湖 29 贫营养 Ⅲ Ⅲ —
丹江口水库 32 中营养 Ⅲ Ⅳ —
密云水库 36 中营养 Ⅲ Ⅲ —
董铺水库 43 中营养 Ⅲ Ⅲ —
于桥水库 58 轻度富营养 Ⅳ Ⅳ 总氮
松花湖 49 中营养 Ⅴ Ⅳ 总氮
门楼水库 43 中营养 劣Ⅴ 劣Ⅴ 总氮
大伙房水库 44 中营养 劣Ⅴ Ⅴ 总氮
崂山水库 44 中营养 劣Ⅴ Ⅴ 总氮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泰安、曲靖和铜川水量不足未统计,其他110个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月均监测取水总量为16.1亿吨,达标水量为12.9亿吨,占80%;不达标水量为3.2亿吨,占20%。河流型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

  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

  2005年,全国有160个城市(平原城市一般包括所辖地区)开展了地下水监测工作(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39个,县级城市21个),地下水监测点控制总面积111万平方公里。

  与上年相比,全国主要城市和平原区的地下水水质状况相对稳定,局部地区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监测表明,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个(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

  【东北地区】 极差-较差水质主要分布在白山、白城、大连和牡丹江;良好-优良水质主要分布在延吉、辽源、通化、鞍山、沈阳、铁岭等地。与上年相比,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普遍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铁、硫酸盐、氯化物等含量也有所增加。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各省(区、市)均有个别组分指标有明显加重趋势,主要加重指标有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与上年相比,全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邯郸、唐山、通辽、包头等地的地下水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石家庄、承德、廊坊、呼和浩特、集宁、乌海等地的地下水污染总体呈减轻趋势。

  【西北地区】 与上年相比,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含量有所增加,安康氰化物含量有所增加。西峰、平凉、西宁、格尔木、独山子、库尔勒等地地下水水质优良且稳定。西安、安康、天水、银川、石嘴山、米泉、乌苏、喀什、呼图壁、昌吉等地地下水水质较差或极差。

  【华东地区】 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与上年相比,华东地区污染指标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个别地区有总硬度、溶解性固体、硝酸盐、氟化物、化学需氧量等含量增加现象。山东省地下水水质以较差-极差为主,杭州、嘉兴、温州、台州、阜阳、蚌埠、亳州、淮北、宿州、南昌、吉安等地也分布有较差-极差水质。

  【中南华南地区】 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全区地下水水质由北向南逐渐变好。与上年相比,郑州地下水污染趋势总体减轻,黄石、长沙、湘潭、岳阳污染趋势总体加重。除郑州、咸宁、郴州等地属于优良-良好水质外,河南、湖南和湖北其他城市主要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多属较差-极差水质;广东、海南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开封地下水中硫酸盐、氯化物含量有增加,武汉铁、锰含量也有增加,襄樊、黄石、长沙、北海、柳州地下水中各项常规指标含量都有增加。

  【西南地区】 地下水水质以优良-良好为主,开远、楚雄、贵阳、安顺部分地段、成都和德阳主要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较差。与上年相比,除楚雄地下水污染程度加重外,其他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化不大,仅个别组分有所增加(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含量增加的主要指标,溶解性固体、硫酸盐等含量在个别地区有所增加)。

  地下水降落漏斗

  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有65个(面积扩大了6736平方公里)、漏斗面积缩小的有57个(面积缩小了2175平方公里)、漏斗面积保持稳定的有49个。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等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面积比上年缩小700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区域受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沧州-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继续加深。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

  ■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3.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81.4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54.8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59.4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49.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2.5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7.3万吨)。

  全国近年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1 432.9 202.6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9
2002 439.5 207.2 232.3 1366.9 584 782.9 128.8 42.1 86.7
2003 46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2004 482.4 221.1 261.3 1339.2 509.7 829.5 133 42.2 90.8
2005 524.5 243.1 281.4 1414.2 554.8 859.4 149.8 52.5 97.3


  2005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0.6%,与上年持平。

  措施与行动

  【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地区锰污染问题查处】 2005年8月,中央领导先后对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地区锰污染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三省(市)交界地区地方政府,制定了《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区锰污染整治方案》。按照污染整治方案的要求,三省(市)交界地区的41家电解锰企业先后开展了锰污染整治工作。截止2005年12月底,大部分电解锰企业已基本完成污染整治,三省(市)交界地区的河流水质情况得到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 2005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100%、61%、65%、76%、95%、0、17%和33%。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基本完成总磷削减任务。

  截止2005年底,“十五”水污染防治计划确定的2130项治污工程中,已完成1378项(占65%)、在建466项(占22%)、未动工286项(占13%),完成投资864亿元,占总投资的53%。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项目完工率分别为70%、56%、43%、86%、53%、54%、68%和68%,投资到位率分别为57%、55%、34%、77%、62%、15%、19%和77%。各流域分地区项目完工率为:

  淮河流域: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分别为81%、64%、63%和56%。

  海河流域:北京、河南、天津、山东、山西、河北分别为91%、76%、67%、61%、49%和44%。

  辽河流域:辽宁、吉林、内蒙古分别为66%、44%和18%。

  太湖流域: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100%、89%和79%。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江苏分别为71%和51%。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四川、湖北、重庆、贵州、云南分别为79%、68%、66%、56%和39%。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目标达标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的453个水质监测考核断面中,270个断面达标,占60%。

  以高锰酸盐指数考核,淮河、海河、辽河、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分别为84%、57%、50%、45%和73%。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考核,太湖、巢湖和滇池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分别为36%、50%和50%,各流域分地区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

  淮河流域:河南95%、江苏91%、安徽79%、山东68%。

  海河流域:天津87%、北京75%、河南67%、山东47%、河北40%、山西33%。

  辽河流域:内蒙古100%、辽宁40%、吉林38%。

  太湖流域:江苏43%、浙江0%。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57%、山东38%。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重庆100%、贵州100%、云南80%、湖北67%、四川58%。

  【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调查】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批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共在56个城市的206个水源地布设了231个采样点位,采集了2300余个样品,获得了37234个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有效数据。通过监测调查,初步掌握了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氯农药类、有机磷农药类)的种类和浓度水平,为进一步制定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相关标准、规范和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环境管理积累了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颁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环保总局制定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

  2005年,共发布各类环境保护标准104项,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26项,国家环境标准样品24项,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3项,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项。2005年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发布最多的一年。

  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2005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12次出席环保国际合作活动;全年安排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出访和参会团组14次,接待国外部级以上来访团组31次;全年派出494个团组1379人次出访60个国家和地区,邀请61个国家714人次外宾来华访问;为全国环保系统提供境外培训230人次;全年落实利用境外资金达1.45亿美元。

  2005年,国务院正式核准中国加入《生物安全议定书》;曾培炎副总理出席联合国环境署第23届理事会并发表讲话;首次向环境署捐款50万美元用于支持环境署海啸灾后环境评价工作,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代表处新舍竣工投入使用;中国与美国、巴西、乌克兰等国家新签署或续签了9个双边环境及核安全合作文件;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在国外举行“中非环境合作会议”,开启中国为非洲培训环保人才计划;进一步开拓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合作机制,启动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环境合作的活动机制;有关各方就继续设立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达成共识;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周强荣获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国家环保总局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副署长谢孝旌等三位为中国环保国际合作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人颁发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奖。

2005年2月21日曾培炎副总理应联合国环境署邀请,出席了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理事会第23届会议及全球环境部长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期间,曾培炎副总理会见了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等重要外宾,还出席了中非环境合作会议并发表讲话。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2005年6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司法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从2005年6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5个月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32万人次,检查企业56万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2.7万件,已结案1.85万件,其中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2609家,责令停产治理2170家,限期治理4302家,行政处罚9468家企业,依法处理有关责任人311人。一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受到严厉查处,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些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388.0亿元(比上年增加25.1%)。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8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0%);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58.2亿元(比上年增加48.7%);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640.1亿元(比上年增加39.0%)。2005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