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苏州河告诉——“世界水日”从三条新闻看三个启示

时间:2007-03-22 09:48

来源:中国上海

评论(

问:“苏州河究竟曾经糟糕到怎样?”

答:“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有的河面垃圾上可以站人!”

问:“苏州河究竟现在治理得怎样?”

答:“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尽管随便去河边找居民问!”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当全世界正日益遭遇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难题,上海,有一条曾无比著名的污河在变清。记者专访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效国———一位亲历了苏州河整治近20年全程的“老法师”,话题就从最近苏州河连出的三大新闻说起……


  “第一”之谜

  记者:先说第一条新闻。最近一项调查中,苏州河治污在上海十大著名工程中一马当先,市民评为“受益最大”。在这么多极具知名度的工程中,苏州河为何能评第一?

  张效国:一句话,因为苏州河确确实实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从当初的严重污染,到今天基本消除黑臭,有鱼,有江鸥飞,确确实实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确确实实取得成效。

  记者:其他工程也是实事,也是民生,也有实效,苏州河工程特殊性在哪?

  张效国:一是母亲河的关系,上海人感情太深了。据说先民就是在苏州河畔设“扈”捕鱼。“扈”是一种竹编的工具,后来“扈”字加上“水”,就成了上海的简称。苏州河还孕育了民族工业的早期发展,河两边的纺织厂、面粉厂、化工厂、造纸厂等等,聚合四面八方来的众多劳动人口,出现上海第一代移民。第二个特殊原因,是苏州河的黑臭实在太著名了,一度成了上海污染的象征。茅盾《子夜》写道,“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你瞧,文豪也只好“美化”成金绿色!

  记者:老百姓当年给我们报社来信,也写“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齐全。”1989年我们记者写了篇《黑色的泪》,就讲到距苏州河堤不到30米的上海大厦,曾“以350万美元的代价,御臭于窗门之外。”

  张效国:当时市政府专门拨款,让上海大厦换成进口的密封性窗户,实在河风太臭了。上海外事接待原有一保留节目,在上海大厦看市区全貌,可后来不得不取消了。就在上海大厦所处的苏州河黄浦江交界处,两水相会有条明显的黑线,这怎么给外宾看?东亚运动会期间,有一外国代表团运动员专门从本国运水,还将组委会提供的矿泉水用来漱口刷牙,理由就是,“上海的水质条件太差”!

  记者:对老百姓的影响,严重到什么程度?

  张效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特殊性了。苏州河贯穿市区,全长125公里,上海市区段23.8公里,两边有300万居民,大量是危棚简屋。老上海都知道,除了闸北蕃瓜弄,就是苏州河现在中远两湾城这一带的危棚简屋最著名了。从1928年出现黑臭,到1978年全线黑臭,群众流行一句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鱼虾绝代。”苏州河污染又大大加剧黄浦江污染,一些河段也开始黑臭,1978年100天,1992年突破300天!黄浦江潮汐上溯,又反过来污染苏州河。这种影响严重到,姑娘们一听是住苏州河边的,恋爱都会谈不成。

  记者:所以,苏州河整治,极得人心。

  张效国:当时群众就来信说,“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苏州河的整治,从1996年出台综合整治方案算起是11年,从1988年开始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算起是近2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这样的长期工程,深刻地印在老百姓的脑海中。所以一旦有所成效,就会引起很大共鸣。

  记者:解放上海时,我军向苏州河北岸推进,战士们伤亡惨重,请示炮火支援。陈毅同志考虑的第一位问题,就是苏州河北岸的上百万人民群众,一炮打过去,会伤多少人。

  张效国:苏州河整治曾经迁走大批居民,但当时非常顺利,不用太多动员。这充分说明,真正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历届”之治

  记者:最近第二条新闻是,苏州河三期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是近20年整治的最后一步了吧?

  张效国:是。1996年起的方案,总共就分了三期,一、二期基本消除黑臭,三期力争实现变清,河里有鱼。

  记者:说到鱼,2000年国庆节有居民钓到了鱼,大喜之下,打电话向我们报社报喜。那不是已经有鱼了吗?

  张效国:那是第一次发现有鱼。当时我听了消息立即赶去,真的捞起好几条鱼,专门向全市人民报告“苏州河有鱼了”!不过都是很小的食蚊鱼等,且抗污能力较强。现在目标是抗污能力较弱的鱼,如胭脂鱼。

  记者:近20年“长跑”,历经几届政府,却一直持续长期整治并初见成效,这是怎么做到的?

  张效国:我们有一个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市长亲自当组长,下设办公室。1988年市领导发出“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的号召。1995年,人大代表提出苏州河综合整治提案。1996年2月26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的市长办公会,市领导要求落实苏州河整治。仅仅过了18天,一位来沪视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指出,“苏州河恶化势头减缓,但尚未彻底根除;水质有所好转,但未根本好转;污染状况至今仍如此严重,实在令人不安和担忧。”就在这个会上,市领导又明确表态,组建一个长期机构,市长当组长,申请30个编制。这个机制延续至今,历经几届而不变,并在2002年进一步加强,由市府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可以说,像这样一个市长当组长的治理河流污染的机制,在全国也是首创。

  记者:这个核心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效国:苏州河整治全部投资140亿元,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工程。一条河投资这么多全世界也罕见,但投融资始终及时到位。再如,我们至今搬了市属单位码头19处、拆迁废弃码头122处,造了46万平方米绿地,从原先最宽两三米拓展为最窄五六米、大多十几米、最宽几十米,市区23.8公里长的河段边全有。这花了多少力气!而我们一打报告,市领导每次都很快来解决。

  记者:从1996年《苏州河综合整治方案》到一轮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等,科学的规划也是一个保障?

  张效国:对。从一开始,苏州河整治方案的近、中、远三期目标非常明确,至今没什么改动。从一开始就说要到2010年使苏州河成为穿越市区的观光河道,现在也是。从一开始就说目标是河里有鱼,现在也是。从一开始就说定位是环境生态功能和水利功能,现在也是。当初制定方案,开了十多次专家会,较大修改12次,七易其稿,市政府专门讨论3次,这是不多见的。规划本身科学了,改动空间就小,照着做就行,就能长期见效。苏州河整治,也体现制度文明。

  “河清”之源

  记者:第三条新闻就是最近“两会”时,苏州河变清再次成为国家媒体关注。苏州河这样一条河流都能变清,这似乎说明些什么?

  张效国:我认为,这充分说明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技进步,我们应对水污染水短缺水危机是有办法的。苏州河污染80年,治理已近20年。英国泰晤士河治了100年迎回代表鱼种“三文鱼”,我们争取用更短时间,迎回苏州河的代表鱼种,比如“松江四鳃鲈”。

  记者:似乎在很早的时候,苏州河治理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张效国:当时你们解放日报开展过市民献计献策活动,许多热心读者提出很多好建议,如建议市区段截弯取直、要有科学规划、治理应以改善水质为主等等,都得到了采纳与落实。其中就有,要“用可持续发展眼光重塑苏州河”,“苏州河的治理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这很快成为全市共识。市专门会议明确指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记者:定位也由此明确为,要以“治水”为中心,讲持续发展,不急功近利。

  张效国:举一个苏州河底泥的例子。挖底泥,可短期见效,但从长远来看,截污才是治本。我和哈佛大学专家讨论过,全世界治理河流污染都没有捷径,根本出路就是截污。所以我们一期就是截污,二期继续截污,三期还在截污。至今截掉4000多个污染源,包括工厂、学校、机关、医院、饭店等,基本覆盖了干流及6条支流的230平方公里范围。这能做到,真的离不开全上海人民对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深刻认识。至于挖底泥,我们就放后到三期,三期也放在后头。但是,底泥挖出后如何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我们却早就研究好了。

  记者:我好像看到过报道,说是可以做陶器?

  张效国:更主要是做陶粒,加在建筑材料中,减重量,又保温。这作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的一部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苏州河底泥厚达3米,挖出有130万立方米,如果没这个技术,堆起来可就是一座臭山!治理苏州河的科技进步还有,污水处理厂的脱磷除氮技术、微型顶管施工技术等,都一起整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微型顶管就是管道在地下横向顶进铺设,不必再开挖路面。2002年,上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方向,就是苏州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记者:世界自然基金会刚刚报告《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亚洲五大河流大量淡水生物灭绝。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最近也表示,水资源短缺已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测算表明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10%左右。这种消息,正越来越多。

  张效国:我最记得,2000年老劳模杨怀远看了苏州河后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祝你们健康长寿。这朴实真心的祝福,一下让我流了泪。我想,苏州河整治到今天,真是离不开老百姓民心民意的支持,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机制保障,离不开科学决策、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的理念。这就是苏州河对今天、对我们、对未来的告诉。

编辑:谢晓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