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类产业,尤其是供水和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资金瓶颈问题,融资也就成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环境产业国际投融资论坛上,来自政府、学校、投资机构、国际组织等相关代表共聚一堂,对我国环境企业的投融资问题畅所欲言。论坛上很多鲜明的观点对我国污水处理与供水的资金来源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其中,产业基金是呼声最高的。
首先发言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产业(股权)基金与创业投资协会筹备组组长邵秉仁,他演讲题目为中国环境产业市场化改革之路,他认为,我国目前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要综合利用价格、税收、金融和贸易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状态,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补偿机制、投入机制、产权和使用权交易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要改革不合理的资源定价制度,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水、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改革,使资源价格正确反映其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要适时开征生态环境保护税,合理提高各类排污费征收标准,要探索推行资源环境资产化管理和环境产权使用权交易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应实行二氧化硫和排污权的交易。他还呼吁要建立产业基金发展环境产业,并认为产业基金应成为环境产业的投资主体。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刘健钧给论坛带来了产业基金的相关信息和建议,他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产业基金的走向问题,他认为产业基金应该属于市场行为,我国可以借鉴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操作模式,公司法和有限合伙制法相关法律进行运作,同时可参照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同时,产业基金也需要配套政策来规范,但是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他还建议产业投资企业本着务实原则操作,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他还表示,我国是鼓励产业基金发展的,并且会尽量减少对产业基金进行约束。
中央财经大学投资基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国民在海外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对我国环境产业的借鉴的演讲中表示,在投资模式上,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他共谈了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小企业局和小企业投资公司;二是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三是韩国风险投资银行。他对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的融资问题也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促进作用,可从中央或地方财政中拿出部分作为引导资金,并可能过发小额债(比如水处理债)来融资,通过监管市场化,最后动员社保、保险基金等投入进来;二是引入商业银行资金;三是在项目的运作上,政府应尽量创造一个专家管理机制,专家文化成长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充分尊重专业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税收和相关的法律政策上进行相关的扶持。
水务企业代表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胡晓勇也做了精彩发言,虽话语不多,却总结了其融资之路,从2001年建立中科成、引入资金、香港上市,到四川绵阳城产业基金,他总结说,作为企业家,同时还要是一位金融专家。
在最后的高端讨论中,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马骏表示,做为产业投资基金,考虑到投资分散风险,基金的投资配置将达四个行业之多,由于污水处理行业具有稳定投资回报的特性,因此,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会考虑投资污水处理项目,但是在投资项目时会考虑以下条件:1、项目行政审批是否齐备;2、资产产权是否清晰;3、过往业绩的好坏;4、集资用途;5、合理的赢利预测。
论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了,很多的观点也给环境产业企业带来了洗礼。也希望,环境类企业能从中得到些启发,使以后的融资之路能更顺畅。
编辑:肖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