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太湖治理列为实践活动10件实事之首。这在全省上下甚至更大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
太湖治理,既是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被列为10件实事第一位,需要信心、决心和勇气。
一年过去了,当时的承诺兑现得怎样?
从监测数据变化看成效
“综合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比上年下降1.5,53个国家考核断面达标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是列为办实事首条时定下的目标。
省环保厅最新数据显示,在多年治理基础上,2008年,太湖湖体综合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为60.2,同比下降1.5;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7.9%,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据此,预定目标如期完成,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的“一升一降”令人欣慰。而其背后,则是江苏省多年来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整治太湖的件件实招。去年,围绕全面实施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省、市、县上下联动,从点到面,打出了密集而迅猛的“组合拳”。
——60万吨蓝藻打捞上岸。保障饮水安全是“治太”最基本的目标。随着一大批专业性机械船只和运输车船的使用,蓝藻的打捞效率大大提高。2008年打捞量是上年的3倍。监测表明:太湖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蓝藻水华发生的频次和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实现了安全度夏。无锡市建设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中心,日处理藻浆逾千吨,回流太湖的湖水氮磷含量大大降低。
——15条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省委、省政府的这一决定,意在以主要入湖河流为重点,全面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省及地方政府领导亲自担任“河长”,靠前指挥,挂牌治理,职责到人。目前,15条河流的综合整治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投资8.85亿的漕桥河综合整治工程率先启动,已完成50%的主体工程,水质得到初步改善。
——调水引流突破20亿立方。流水不腐,为了促进湖体流动,增加水量,省水利厅从年初就调度常熟枢纽,全年抽引长江水21.4亿立方米进入望虞河,并严格两岸入河支流管理,始终保证调水入湖水质三类标准。
——控源截污,136个城镇开建污水处理厂。太湖污染在水中,根子则在岸上。从工业排放到农业面源污染到沿岸居民生活污染,治污之举点在了“穴位”上。一级保护区内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重点整治,建设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在东太湖、阳澄湖等水域,拆除围网养殖面积超过17万亩。流域内131座污水处理厂开展除磷脱氮改造,完成首批6大行业1174家企业的提标改造,对134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整治生活污染,除开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外,260个农村居民生活点污水处理设施动工兴建。
——5座城市开辟“第二水源”。2008年3月30日,总投资23.6亿元的无锡市“长江供水工程”一期竣工通水,标志着遭遇过饮水危机的市民们开始喝上长江水。一期工程每天可供水40万吨,取水口直入长江770米。随着二期工程竣工,可实现日供水80万吨,覆盖无锡所有城区。不仅无锡,苏州、常熟、武进、张家港等地也都实现了“双源供水、双重保障”。
——97平方公里生态清淤目标逐年分解。省政府批准了太湖生态清淤总体方案,首先对梅梁湖、竺山湖、贡湖水源地、东太湖及入湖河口开展底泥清淤。
重疾需“猛药”。在一系列对症之举实施后,太湖实现了年初提出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的治理目标。
一场没有任何退路的攻坚战
谆谆嘱托,殷殷期盼,凝结在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中。
2008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参加全国“两会”江苏团审议的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继续把治理太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温家宝总理2007年6月30日亲临无锡考察太湖治理工作。他满含深情地说,治理太湖是一项关系子孙后代的重要工程,我们一定要把太湖治理好,让老百姓放心。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这些曾经为千百万江南人熟悉的意象,什么时候才能重回人们的视野?
省委书记梁保华说,太湖水污染治理事关科学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确保治太工作每年取得实实在在新进展新成效,使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
省长罗志军说,在治理太湖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前,我们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余地。要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努力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太湖治理,早已成为一场只能打赢的“硬仗”。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两次召开全体会议,正式成立正厅级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多次召开河流整治、应对蓝藻、生态清淤等专题会议,治理措施立体式全方位出台。
治太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工作任务被纳入有关市、县小康建设指标考核内容,纳入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标体系,而且作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卫星遥测、自动监测和人工巡测结合,为太湖治理提供了42万个有效监测数据。按照世界先进标准,太湖流域已经建设了77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
一年中,省级财政安排治太专项资金达到创纪录的40亿元,带动地方投资120亿元。流域内,明确各地新增财力的10%用于太湖治理。同时,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治污,开展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全面推广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
从制度创新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再到匹配的资金支持,太湖治理敲出了一连串的“重槌响鼓”。
紧紧咬定“两个确保”“三个下降”
“铁腕治污、科学治水、标本兼治、彻底治太”。面对治太工作新的进展,江苏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年末举行的太湖治理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太湖水质虽然基本稳定,但水质好转的趋势并不稳定;入湖污染物总量虽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控制外源污染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治理太湖,贯穿着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手抓应急治理,一手抓长效治理,今年治太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继续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湖体水质有所改善;力争实现“三个下降”,即力争主要入湖河流劣V类水体数量下降,污染物入湖总量下降,湖体营养化指数下降。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加快漕桥河等15条河道的小流域综合整治,省里扩大内需环保新增资金和省太湖治理专项资金都要向这些河流倾斜。
调水引流快马加鞭。省水利厅正利用当前枯水期的机遇,对常熟枢纽的水下设施进行突击消险加固改造,对泵站电机分期更换,确保春节前后继续担纲“调水引流”重任。
在竺山湖及西沿岸区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完成3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无锡市区西太湖各湖湾区和武进区正利用冬春机遇,全面启动了清淤工程。到4月底前,确保完成16平方公里、572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试验工程证明:生态清淤可以直接有效减少湖体内源污染。
加快实施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提高引江济太的效率和效益,改善望虞河西岸水环境质量。力争年内开建新沟河,加快新孟河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给水环境监控安上灵敏自动的“电子眼”。按世界先进标准,完成200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正式启用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编辑:张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