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首发

时间:2009-04-20 08:5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关注气候变化,重视重大工程,解析长三角发展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盘点长江健康的新问题与新进展

中国水网消息,(北京)-2009年4月18日,《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在北京首发,这是继2007年首次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后再次针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中新问题与新进展进行了“大盘点”。中国水网参加了报告的首发式。

这份报告指出,长江水环境总体状况基本稳定,但湖泊富营养化和供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近两年,长江流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各地沿江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迅猛,导致沿江地区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剧增,2007年流域总用水量比2000年增加200 亿m3,废污水排放量达到306亿吨/年,比1999年增加103亿吨/年,长江水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流域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水污染控制措施,实施了一些重点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程,使流域水质保持了总体基本稳定。近两年来,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较好,干流水质总体优于支流,2007年10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1.5%、3.9%、7.8%和6.8%。其中,长江干流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控制在25%以下,支流水系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控制在35%以下。

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近两年,长江水环境质量虽总体保持稳定,但并未出现根本好转,保护流域生态、维护长江健康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现阶段,流域湖泊水质普遍较差,水体富营养化仍呈加重趋势。2007年,太湖、滇池、巢湖“三湖”都暴发了大面积蓝藻。太湖和滇池总体水质均为劣Ⅴ类,湖体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总体水质为Ⅴ类,湖体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三峡库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部分库湾和支流已连续多年出现“水华”现象,且逐年加重,2007年水华暴发时间明显提前、程度明显加重,库区部分支流如汝溪河、黄金河、澎溪河、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和香溪河等在2月22日前后开始出现水华,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往年。更为严重的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造成的供水水源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仅2006年上半年,长江委就收到长江流域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17起,2007年太湖无锡饮用水源污染事件造成200余万人饮用水困难,震惊中外。

报告主编杨桂山研究员在首发式上指出,2009报告针对近两年来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重点关注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流域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对长江保护与发展可能的影响方式、程度和应对策略。

报告采用28项定量化的指标,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四个角度,对拥有长江岸线的沿江39个大中城市发展状态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排序。总体来看,沿江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在全国地位不断上升,区域统筹与协调也显著加强。

针对近两年来持续走热的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影响问题,报告分析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影响的基本事实,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水资源和流域农田、源区草原、上游森林、中下游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报告指出,长江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复杂,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在长期观测试验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评估的跨学科综合模拟研究,从而为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长江流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问题,以长江流域三峡工程、重大防洪工程等重大水工程和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为重点,依据大量跟踪监测和专题研究资料,系统评估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库区水环境变化、水库下游长江水文情势变化与河道演变、长江与鄱阳湖及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重大水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影响,重大防洪工程的防灾减灾效应、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社会各界减少争论,客观认识重大工程建设的得失,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同时,报告聚焦近两年长江流域突发的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太湖饮用水源污染等重大事件,系统评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对生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对下一步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建议。

另外,报告还预估了海平面上升、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对河口盐水入侵和上海城市供水的影响;系统分析了长江河口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长江河口综合整治与湿地生态保护的策略;总结了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长三角保护与发展的重点。

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应该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提高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加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并建设生态安全网架体系,重点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为长江保护与发展系列报告的第二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水利部长江科学院等部门和研究机构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30余位在长江保护与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研与管理专家合作完成。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丁仲礼院士,WWF全球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博士出席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范慰茗研究员主持,WWF北京代表处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博士、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常思勇副局长等到会致辞,报告主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研究员介绍了报告的内容、观点与建议。

首部《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自2007年4月发布之后,引起了国务院、相关部委、科学界、各大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被誉为长江的第一份“体检”报告。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