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价调整升温,水质问题接二连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应中国水网的邀请,撰写二十篇文章,以专业的底蕴,从公众的角度展示一下城市供水水价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本篇为第一篇。
之一:水价上涨的五个基本原因
城市供水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供水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活保障,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行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1998年以后,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推动下,中国城市水价形成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个办法确定了基本的定价原则,包括利润加成本的制度,保本微利的原则,以及关于资源型价格调整的思想。目前的调价依据依然是它,现在这个办法已经进入国家修订的轨道了。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10多年来,城市水价一直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
我国36个核心城市,10年来供水价格每年平均增长5%左右,污水处理费平均增长在15%左右。水价调整一直在进行中,那么为什么最近会出现更为明显的趋势呢?这和我们现在的形势发生变化有关系。
有五个原因促成了最近突发性的调价:
一是供水成本确实在增加
供水成本增加的原因有环境代价:以前我们发展30年没有支付足够的环境代价,积累下来的结果是水源地合格率比原来低了很多,各大公司取的原水合格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官方数字据说是70%的合格率。整个行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满足比较高质量的供水。因为供水不仅仅是工业原料,它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 的物质都在水中,这是最让人担心的。我国人民烧开水的习惯能够初步解决微生物的污染,掩盖了水质上的问题,但是随着水源的污染,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进入了水体,光靠煮沸的办法是很难解决的。
因此,国家2007年发布了新的国标,把水质标准由35项提高到106项,基本和国际接轨,2012年要强制执行。但是,要达到标准要求、解决上述问题光靠20年来建的陈旧设施实际上很难达到,如果不增加成本意味着老百姓的健康很难保障,这个威胁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显现出来了,包括南漳和赤峰的自来水污染事件等。其实每年自来水行业发生的这些事件非常多,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协调处理了,并没有让老百姓完全知道。
二是污水处理的要求增加
十年前,我国只有15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在县城以上有1600座污水处理厂,2010以后可能要达到近4000座。总之,按照国家的要求2010年城市要达到70-80%的污水处理率,36个核心城市按照最新的要求,要达到100%的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的成本在国际上来说和供水是相当的,原来我国水价里没有完全考虑这个因素,十年前水价里面就没有污水处理费,所以这几年涨得非常快,但是,仍然和我们处理100%污水的要求有很远的差距。
污水处理在国际上的基本通行标准是叫做“污染者担负”,中国译成了“谁污染谁治理”,实际上就是谁产生了污染谁就是责任主体。城市污水的污染是谁产生的?不光是工业企业。任何居民使用自来水的时候排出去的都是污水,由使用的人来承担处理费也是国际公认的,一般情况下这都是居民担负的。
三是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完以后并不是说就安全了,污染物转移到污泥里面,即便像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70-80%的污泥也没有得到真正稳定化的处置,大部分一堆了事,一旦下雨也会进入河流或者污染地下水。原来的水价里完全没有考虑污泥处理处置费用,按照国际通行方式,污泥处理处置的的费用与污水处理基本相当。
污水处理费收费不足,污泥处理费则是原来水价的空缺,但是,事实上,老百姓付的水价应该由供水和污水共同组成。
四是我国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提高
国家发改委多次提出要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改革,和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一样,水也是其中之一。原来,人们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付也是几分钱的费用,但是到今天水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了,水资源费在逐步提高。水资源费的提高不增加供水和基本的原料成本,这部分成本是国家通过税收和费两种形式,目前国家采取的是“费”的形式,基本上以地方政府收入为主。
五是效率因素
供水行业是国有公司里改革最晚的几个行业之一,有一种效应称之为“锅底效应”,政府很多服务责任以不同形式进入供水企业,供水承接了很多非企业性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供水公司不同程度的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同时,成本约束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加剧了成本的倒挂。
这几个因素造成了这几年来水价持续增长,也是近期许多城市水价调涨的根本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但是这几个是其中最主要的。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