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保:5万亿市场掘金

时间:2010-01-14 08:39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记者 秦凤华

评论(

  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部主任胡元明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环保产业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完善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水平,将是投资的重要方向。

  2009年,在中国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中,约有3000亿元投入环保相关产业,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地震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部主任胡元明告诉记者,“十一五”末期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

  而这一数字也昭示着,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刚刚经过第一个拐点进入加速上升期。在“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达到3.1万亿元,环保产值可达4.92 万亿元,环保产业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开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就发展目标、城乡布局和处理率等问题做系统前期研究。

  “十二五”期间,基于国内的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指标上,还是要求上,投入力度都要加大。为此,完善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水平,将是“十二五”环保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入趋高但产业不强

  《中国投资》: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环保投资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

  胡元明:“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烟气脱硫等环保细分市场蓬勃发展,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10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即“国十条”,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工程等。

  2009年,在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中,约有3000亿投入环保相关产业,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地震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根据环保相关部门的测算,整个“十一五”期间,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4万亿元。其中八大重点环保工程投资3336亿元,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投资150亿元。还有新增国债基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涉及水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等六大领域。

  《中国投资》:环保投资及其效率是体现一个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环保投入整体状况如何?

  胡元明: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年投资额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04-2008年,环境保护的年投资额分别为1908.6亿元、2388.0亿元、2566.0亿元、3387.3亿元和4490.3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1.19%、1.30%、1.22%、1.36%和1.49%。200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490.3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0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542.6亿元。“十一五”前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年均增长23%。

  从“六五”到“十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及其占GDP的比例分别由150亿元(0.5%)、550亿元(0.67%)、800多亿元(0.8%以上)、36000亿元(0.93%)增长到7000亿元(1.3%),“十一五”末期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

  《中国投资》:当前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胡元明:虽然这几年我国的环保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着挑战。

  一是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环保产业还在起步阶段,缺少大型骨干企业。我国环保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环保产品在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环保产业较发达,但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较慢。

  二是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0%-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0%-3.0%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我国这几年的环境治理还处于控制污染恶化阶段,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三是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的环保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没有逆转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环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又缺乏差异性,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因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四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环保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研发投入却严重不足。另外,投入到环保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也很少。

  达标仍有差距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在地区分布、投资主体和运行机制上有何特点?城市污水处理是否已经达到规划目标和环保标准?对于未达标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元明: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590座,处理能力达9204万立方米/日,实际处理污水量59.78亿立方米,运行负荷率为72.17%。全国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885个,设计能力约5517万立方米/日。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0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东部地区609座,中部地区237座,西部地区165座。2008年我国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投资264.47亿元,其中东部地区180.26亿元,中部地区63.67亿元,西部地区20.73亿元。目前全国仍有167个设市城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其中地级市23个,县级市144个。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省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一直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曾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的目标。从2008年底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0.2%,已超过70%的目标,但集中处理程度和县级以下城镇污水处理率仍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污水处理不达标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按要求由一级B升至一级A后,相应升级改造措施不到位或尚未完成;二是部分进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预处理不到位;三是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硬件设施水平落后、运营管理水平跟不上的问题;四是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营成本压力而降低处理要求等。

  《中国投资》:垃圾处理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有多少座已建和在建垃圾处理厂(场)?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的比重各是多少?

  胡元明: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比1979年增加了5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各类先进的生活垃圾利用设施都已经得到应用。

  2008年全国城市年清运垃圾1.55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约500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1.5万吨/日,垃圾处理率66.7%。在1979-2008年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基本同步。

  从处理方式看,目前仍以卫生填埋为主,而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03亿吨,其中卫生填埋8424万吨,占82%,焚烧处理1570万吨,占15.2%,堆肥处理174万吨,仅占1.7%;按清运量统计分析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比例分别占54.6%、1.1%和10.2%,这些数据不包括个别综合处理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仍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

  对于生活垃圾处理来说,国内多数城市制定了较高的规划目标,部分省市按100%无害化处理率进行规划,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也按70%规划,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目标为60%。

  评估咨询是关键

  《中国投资》:有人认为垃圾焚烧处理是暴利行业,也有人担心焚烧会给周边居民带来环境影响。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垃圾处理方式的争议问题?有何解决之道?

  胡元明:焚烧发电厂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人们担心焚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二恶英,只要实事求是,垃圾焚烧和填埋就没有多少争议。

  目前,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周边条件、垃圾成份、环保意识等有关。

  填埋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等诸多优点、但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即减容减量化效果较差,资源化水平低,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场址选择困难等,且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臭气污染大气,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需要进一步处理。

  高温堆肥既可以杀灭垃圾中的有害细菌,又可提供有机肥,但此处理方式只适用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存在产品质量与市场问题,占地面积较大且臭气较重,产品可能污染土壤,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将随食物链进入人体,需要进一步处理。

  焚烧法具有减容减量化程度高,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发电等优点,但若管理不当,则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也需要进一步处理。日本、新加坡、瑞士等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多以焚烧为主,而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如美国等则以填埋处理为主。预计我国未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将得到较大发展,而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应通过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强化环评管理,提高监测水平,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等,使其发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优势,并保证其健康发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少,垃圾焚烧处理方式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和重要手段。为此,应尽快制定并颁布实施二恶英环境质量标准;应对《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进行相关补充修订,通过细化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技术要点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开展规划环评,强化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环评管理,应进行二恶英现状或背景值监测,日常监测频率不低于每半年一次,监测结果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实施在线监测,根据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预测,并制订详尽可行的应急预案。

  《中国投资》:环评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道门槛,近来环保部针对环评进行了系列改革,您认为今后环评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还应进行哪些改革?

  胡元明:当前很多地方环境保护不达标,和政府放松了环境项目的评估和监管有很大关系。

  投资体制改革后,很多城市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采取了备案制。以往地方政府上马这类项目,经常需要我们拿出公允的评估和咨询报告,但这几年,主动要求做评估的越来越少。

  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门对污水、垃圾处理项目采取了市场化的融资方式,解决了一些资金问题,但却带来技术和经济性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于特许经营的各方面认识还不全面,在实施特许经营项目过程中,遇到了项目实施程序、特许经营协议和外部环境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注重投标人能带来多少投资,而并不关心具体采取什么技术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忽视了城市环保设施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等问题。此外,设施具体怎样建才更为合理,对于建设方的技术和管理有较高要求。

  在这方面,引进专家和咨询机构就显得格外重要。咨询机构能够充分发挥“智囊库”的参谋作用,对特许经营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估,保证国有资产在特许经营中保值增值,保证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水平。

  此外,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来说,环评需要和现实环境状况结合,需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需要考虑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平衡性。一是继续坚持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的改革方向;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更多地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参与环评;三是继续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十二五”环保投资将翻番

  《中国投资》:2010年乃至今后几年的环保产业投资前景如何? 您如何看待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胡元明:国内外研究显示,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0%-1.5%,可以控制住大部分污染,从而使环境状况保持在一个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若比例达到2%以上,则可以阻止环境恶化的过程,并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本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环保投资不足和资金效率低下是世界各国曾经或正在遇到的普遍问题,在我国现阶段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快速增长,占GDP比重已升至1.5%,但同国外数据比较,我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DP的比例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尽快弥补。

  我们认为,2010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将有非常好的前景,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投资渠道分析,我国环保产业原有的投资来源基本上是国家财政的“8条”投资渠道,这种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环保产业快速扩张的需求。环保产业必须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之外,积极发挥债券、股票、项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的潜力,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率。

  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环保产业在未来几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水务、固废等将是重点的受益行业。这些行业具有比较典型的弱周期性特征,在外围环境波动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其生产和消费相对稳定,更应受到投资者青睐。

  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环保产业将持续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目前刚刚经过第一个拐点进入加速上升期。中长期来看,该比率的高点应在2.5%-3%之间,因此预计中国环保投入曲线的上升期将至少持续10年以上,对应复合年增速应在15%以上。

  根据国家环保部最近研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3.1万亿元,其中处理设施投资1万亿元,在“十一五”1.4万亿元的基础上翻番,预计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有望超过1.1万亿元。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环保产业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值可达4.92万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

  未来,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