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管道安全先治标再治本

时间:2010-01-18 10:1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杰

评论(

  中俄、中亚、西气东输、城市管网……越来越多的能源管道工程,密密麻麻地将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编织到了一张共同享用的大网之中。这也注定能源管道安全稍有苗头,就可能引发燎原大火,将紧张空气抛洒到整个中国。

  从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送管道中泄露出来的“100立方米”柴油最近就惹出大祸来。先是区域性污染,导致赤水河、渭河水体受到污染,再是黄河受污,浩浩荡荡的污水军团进入河南三门峡库区,给下游更多依赖黄河而生的城市与居民带来巨大隐忧。

  但能源管道破裂与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一样,是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如何防止出现事故,出现事故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采取哪些步骤,国家是否应该出台专门的《能源管道安全管理条例》?

  《中国经营报》记者第一时间对话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和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共同解读能源管道安全问题。

  企业应言行一致

  《中国经营报》: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目前已对黄河下游水体带来污染,直接影响陕、豫、晋三省部分城市用水安全。这是中国密集发展能源管道事业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因能源泄漏而导致的污染事件,对此事件该如何看待?

  高世宪:很意外,很震惊,很无奈,很遗憾。

  意外的是这么重大的安全事件为何在一开始不把污染水源完全堵截在陕西境内,何以流入下游;震惊的是能源管道安全问题一直在讲,一直在抓,为何还会发生如此低级别的安全事件;无奈的是污染已成事实,所有人都回天无术;遗憾的是,我们高度信赖、也是国内最大石油等能源管道建设者的中国石油,为何在该管道第一次投产就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

  管道泄漏和自己家的自来水管跑冒滴漏是一个道理,小打小闹的跑冒滴漏很难完全杜绝,即便天天在抓安全生产的煤矿,都很难杜绝。但我们知道,无论煤矿还是自来水公司,都已经形成了非常敏捷、而且反应迅速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不管大事小事,这说明预防工作非常到位,但在能源管道安全方面,我看未必。

  本次“泄漏门”,告诉我们能源管道安全不同于小打小闹的自来水管破裂,而且我们的管道以后会越来越多,如何系统地处理好能源管道安全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高于一切;二是制度上,要动用一切已有的和可行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三是行动上,不能光说不练,要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是白搭,要发现行动上的软肋,尤其是企业层面,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中国经营报》:能源管网越来越多,是否意味管网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该怎么办?民众如何系统应对管网安全?

  韩晓平:有自来水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将错综复杂的管道接入自己家中。成品油、原油虽然没有到户,但也事关交通运输和区域安全。我们看到,本次泄漏导致的水域污染还是局部的、可控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欧洲早于我们20年就将天燃气管道入户,从俄罗斯远道输送,但他们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管道安全事故。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工程投入和监控投入问题,事实上,现在的信息化监控投入费用是非常低廉的,一个摄像头,一根网线,一个报警器,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我们要等待污染门事件水落石出后,看看中石油在这方面是否工作到位。

  至于民众如何面对管道安全事件,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作为被动接受者,民众本身不具备对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工具,包括能源安全,如停气等。但从企业层面来讲,如何预防事故发生,这个远远要比善后重要,比如为了防止天然气管道突发事故,是否应该引入国外安全监管理念甚至大规模建设城市储气库等等,这些预防性措施非常重要。

  秋后算账之后再治“本”

  《中国经营报》:本报经过对施工时间点与输油时间点的求证与测算,发现管道输油前的测试真空盲区与项目施工对接过程中的监管盲目,可能是导致油品渗漏的主要原因。

  高世宪:现在谈责任追究有点过早,这个属于治本阶段的工作。

  标治好之后,则进入治本阶段,即你所谈及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泄漏事件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什么。治本的目的也非专门针对个人或某一家企业治本,而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全国所有的能源管道安全问题如何系统性杜绝与预防。

  标本兼治之后,还需要对已经导致出现问题的体制进行自我检讨,最终达到治“体”。不可否认,目前的能源管道安全体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能源法》也没有出台,这意味着在完善能源管道安全体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推动和改进。

  《中国经营报》:污染已成事实,有观点甚至将此次污染事件与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你怎么看,能否谈谈如何治“本”?

  高世宪:完全是两个孤立的事件,没有必要生拉硬扯。松花江案上升到了国际层面,而本次柴油泄漏仅仅是国内可控范围内的区域性水体污染。当然,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看,两案之间的关联度是有的,就是都是污染事件,都是突发事件,都是重大安全事故。

  具体如何治“本”,个人不便具体评价;但就作业流程看,中石油在兰郑长输送管道正式投产之前,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带压测试,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源头追溯。另一方面,管道竣工时是否进行了带压测试;竣工验收时的带压测试与投产前的带压测试有没有发现异常,有没有记录在案,这些环节需要秋后算账,唯有这样,治“本”才能起到系统性的作用和防范意义。

  另一方面,在治“体”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管道安全事件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应急预警方案,如分为红、黄、蓝等几色,一方面可以促进快速启动应急措施的机制;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级别,可以快速传递真相,减缓公众压力,形成真正的和谐社会。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