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重庆水务上市模式分析:谋局巧妙但不完美

时间:2010-01-20 16:40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2009年12月30日,重庆水务集团IPO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代表了传统的国有水务集团在改革方向上新的探索,中国水网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的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针对重庆水务上市模式对国内其他水务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中国水网书面采访了济邦公司深圳办事处咨询顾问张文炜。

重庆水务成功上市,结束了国内证券市场自2004年以来无新水务企业通过IPO形式上市的历史,未来势必激起国内水务企业新一轮的上市热情。重庆水务具有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特点,但也存在供排水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政府扶植等问题,其上市模式对国内其他水务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文炜对中国水网记者说,重庆水务上市模式具有IPO发行上市、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外资参股等特点。重庆水务之所以能够通过IPO形式成功上市,主要原因包括水务产业链完整、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政府强力支持等。

供排水一体化,水务产业链完整:2001年,重庆水务就已将重庆自来水公司、重庆排水公司等国有企业成功整合,建立了从原水、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的完整水务产业链。供排水一体化整合后,重庆水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6-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40%。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重庆水务确立上市目标后,即着手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于2008 年成功引入苏伊士环境和新创建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两者在公司治理领域对重庆水务提供支持,并与其分享项目管理经验。

政府强力支持:重庆水务变更为股份公司后,重庆市政府即对其授予为期30年的供排水特许经营权,并支持重庆水务调高供水价格和污水服务结算价格,为重庆水务业务发展提供强力支持,保障其业绩稳定增长。

重庆市政府于2010年1月将居民自来水价格从每吨2.1元调整为2.7元,提价的0.6元中,市民支付0.4元,其余0.2元先由政府补贴解决;并将居民污水处理费由主城每吨0.7元、区县每吨0.5元统一调整为1元。重庆市政府第一阶段支付给重庆水务的污水处理费为3.43元/吨。在中国水网的相关报道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结算价格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张文炜评论道,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机制不明晰等原因,具有半公益性质的水务企业是否应该上市存在巨大的争议,监管部门对水务企业发行上市控制较为严格。除早期武汉控股、首创股份等少数水务企业是通过直接发行方式上市以外,其他水务企业上市大多是通过借壳或资产置换的形式来间接上市,典型案例如合加资源和中山公用。重庆水务成功上市,标志着管理层对水务企业上市的严控政策开始逐渐放宽,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水务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通过IPO形式上市。

同时,外资水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高溢价、供水涨价等风波使得其行为饱受争议。重庆水务上市前夕引入苏伊士、新创建等战略投资者,并且成功发行上市使得其对外资水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重庆水务上市表明未来外资水务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投资收益的退出机制已经逐渐成熟,从而使其未来对中国水务市场继续投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在具备以上鲜明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张文炜认为,重庆水务上市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值得业内注意。这主要包括供水和排水发展不均衡、过度依赖政府扶植、募集资金投向说服力较差等。

供水和排水发展不均衡:重庆水务2009年1-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中供水业务收入约为3.3亿元,排水业务收入约为8.6亿元,营业利润中供水业务利润约为0.4亿元,排水业务利润约为5.5亿元。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是营业利润角度来看,排水业务对重庆水务的贡献都远高于供水业务,其供水和排水业务发展严重不均衡。

过度依赖政府扶植:重庆市政府与重庆水务之间核定的污水处理结算价格高达3.43元/吨 ,远高于国内同类型城市的污水处理费结算标准,由此导致重庆市政府每年需支付污水处理费约15亿元。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重庆水务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高达69.8%,排水业务(含管网资产)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1.28%,高于同类型上市公司污水处理业务约50%的平均毛利率水平。高污水处理结算价格及污水处理费支付使得重庆水务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扶植,未来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募集资金投向说服力较差:重庆水务拟募集资金约20亿元,主要投向6 个自来水厂和9个污水厂新建、改扩建项目,将使其供水能力增加39.50 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增加24.50 万吨/日。而2008年重庆水务供水量增长率约为6%,实际供水量为72万吨/日,仅为其已有设计供水能力的50%;排水业务中实际污水处理量约132万吨/日,占其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的80%。重庆水务在已有产能存在较大过剩背景下,募集巨额资金扩充生产能力,似乎无充足说服力。(中国水网)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