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凝聚团队精神 成就技术蓝深

时间:2010-12-20 11:2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凝聚团队精神  成就技术蓝深
  ——访南京蓝深泵业集团副总工程师—陈斌先生


南京蓝深泵业集团副总工程师—陈斌先生

南京蓝深制泵集团历经5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民族环保企业之一。蓝深集团秉着“创绿色环境 向未来负责”的企业宗旨,励志与各界朋友携手共同为中国环保事业奉献毕生精力,不断改写中国环保工业的历史。蓝深集团拥有着国内第一家水泵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流体技术研究所,早在1985年就与德国ABS公司、次年与美国GOULDS等国际知名泵类企业合作,掌握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并拥有着多项自主研发专利产品,其市场领域早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记者很荣幸的请到了南京蓝深制泵集团的副总工程师陈斌先生,下面请他为我们介绍一下蓝深集团是怎样在技术创新等领域实现民族工业振兴的。

陈斌先生简介:

陈斌,男,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扬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华中科技大学水力机械专业学习,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博士研究生。现任南京蓝深制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南京市水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流体机械设计十多年,主要研究潜水泵及污水处理设备。07年主持国家“863”计划--“高扬程无过载潜水排污泵”课题,08年与南京大学合作,主持“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及高效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与清华大学合作,主持“工业流体能源回收技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设计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副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水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泵标委会委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专家委员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被聘为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负责组建了南京蓝深制泵集团博士后工作站。
  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

记者:陈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记者的专访,我知道您是机械制造专业出身,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可以说是一路走来,那么当时读大学时您怎么就选择了这个专业了呢?从学习到工作可以说您一直潜心于机械制造,总的算起来投身于机械大概有多长时间了?

陈总:因为当时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像现在,我们那时毕业后是分配制度,机械制造又是属于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什么企业都可以去,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好分配,不过现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们89年时应该是最后一批分配的大学生,当时还没有说是自己找工作的。
我是89年读的的本科,开始涉足机械制造这个领域,到93年大学毕业,一毕业就来到了蓝深,来到了这个企业,在这个地方一待就是17年,没跳过槽。从上学到工作,总的算来在这个行业里一共有20多年了。

记者:在这些年中,您有没有想要放弃过?或者说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陈总:放弃基本上没有,只是有过一次想过做别的。当时企业正值改制时期,以前是国营企业,后来企业转制了。大概在2002年左右吧,有过一段时间想过做别的,但是还是我们机械专业,还是我们本专业,后来想想看还是没有换。因为个人还是要发挥自己最优势的地方,毕竟在这个地方这么多年了,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了,况且在这个行业才是自己最大的优势所在,想想后来也就没有转行,还做这个。在这个地方这么多年了,肯定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还是舍不得,换别的行业还需要有一个重新开始的过程。

记者:早在1985年蓝深就已经和德国ABS公司次年与美国GOULDS公司开始合作了,在技术方面您觉得我们的技术和西方的技术有什么差距吗?蓝深在技术方面有没有能够让西方学习借鉴的地方?

陈总:从水泵行业来看,中国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蛮大的,从通用机械的角度来讲国内与国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差距了,但是在高端行业,几乎还是处于一个国外垄断的情况,比如像核电用泵,还有一些很高端的核潜艇方面的设备、以及铀泵等等,一系列东西,还是由外国企业来垄断的。蓝深在技术方面吸收消化还是很快的。西方在水泵行业可以说是有着很长的历史了,而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是咱们国家在吸收引进方面还是很支持的,整体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蓝深集团在86年引进的水电泵的功率才有3个千瓦,到93年我进这个企业的时候,已经能做到160千瓦了。在引进的3个千瓦的基础上,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的扩展到160千瓦,所以这个增长速度,在国外看来也是相当吃惊的,这个速度在国外是根本做不到的。

记者:在技术上,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蓝深在水处理方面也是行业中的翘楚,所以您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说说咱们的技术优势?产品在技术上有什么过人之处?您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一下吗?

陈总:举个例子,在三峡上用的设备是我们蓝深的。当时三峡工程是在世界范围内招标的,最终中标的是我们蓝深,在三峡上应用的这个泵在世界上来讲都是处于国际领先的一个水平。因为这个潜水泵的潜入深度是100米,这个在国际上也是很少见的,在国际上的一些大的企业也就能达到40米左右,和我们合作的外国企业也不会超过40米。而我们国家的标准是要求10米,但是我们在三峡上面通用的,从2002年到现在一直在一百米的深度上面用,到现在设备依然是完好的,这应该来讲在技术方面是超过了国外,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据您对国内机械技术、泵业的了解,您觉得国内的企业在技术上处于什么样的一个情况?您对国内的企业在技术上又有什么的建议呢?

陈总:水泵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它是通用机械行业中的一个部分从国际上来看,它是分布非常广的一个专业。而从我们国家来讲,国内的企业数量也是相当大的,大大小小的工厂也是非常的多。在通用机械行业他是一大类,从技术层面来讲他又有非常高端的东西,涉及到生命科学,涉及到自然环保,核动力、核电站泵等,这些都是很高端的东西,同时又是很有历史的,但是同时在技术上它又是很有分度的。

对国内企业的建议,从技术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的企业不论在自主研发的投入上,还是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在重大技术开发上,比如说运用在核电上,这些国家是予以大力支持的,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也是十分想做的,在心态上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在技术储备上却是准备不足。 所以说我感觉在一些技术问题上,比如说企业内部的一些情况,特别是质控,包括我们的技术研究,在这些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做的相对来讲比国外要差一些。比如说一万台泵制造出来,国外企业造出来基本上这1万台都差不多,但是国内企业可能就是有一千台是非常好的,有一半质量是差不多的,剩下的可能质量就不够理想,所以在质控方面和国外相比做的是不够的。特别是在一些高尖端或者是特别重要的场合下使用的话,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信心不足,没有国外的用起来那么放心。这个当然会有个时间的问题,国外毕竟在行业里那么多年下来,它有这么一个使用的过程。工业产品它总会有一个试用的过程,国内企业向高尖端发展的这个信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技术研发试用,资金投入这方面可能估计不足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国家在吸收引进技术方面是予以大力支持的,那么蓝深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您觉得泵业的发展前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陈总:我们国家对于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是予以大力的鼓励与支持的,我们蓝深也是一直在积极争取,积极在做,理性的在做。对于泵业的发展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好的,特别是随着我们国家在环境资源以及制造方面逐渐的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现在制造行业在世界上也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一个地位,所以说泵业在制造行业来讲它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所以说他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怎么样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怎么样加强自身质控的管理?这些方面,我们国内的产品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市场的竞争往往会陷入价格的竞争,要想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中国制造的品牌,那靠的还应该是质量,不仅仅是价格。

记者:未来蓝深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陈总:我们蓝深未来的规划总的说来有两大主题,主要在能源方面和环境保护上。在能源方面体现在泵这一方面,主要是高效节能;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主要是想开发一些能够用于水环境治理以及能够用于水环境回收的技术设备。我们国家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把水环境治理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内在环境保护方面很是重视。蓝深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坚持在做,污水处理设备研发,经营模式等我们企业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路,逐渐的设计了一些BOT的项目,转包一些污水处理厂,包括转包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还有就是在经营上的一些改变,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环保体制、环境治理这些方面还是有许多功夫要做的。

记者:蓝深在泵行业的领先地位是怎么去保持的呢?

陈总:蓝深在保持优势上主要在价格包括在质控方面,我们在各个方面做的都比较好,技术上拥有国内第一家泵行业的博士后工作站、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包括我们的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大型水泵实验测试中心工程中心、“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题课题”项目等一系列的优势资源,我们在行业内做的是比较领先的。在开发上我们也是在积极努力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此来保持我们的领先优势。

记者:我看了您的一些资料,知道这么多年以来,您在技术上也受到了很多的肯定,得到过很多的荣誉,您能不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这些荣誉以及背后的故事?

陈总:荣誉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从机械制造方面来讲,我们有一个团队,需要一个平台,任何一个产品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每一个产品出来都是一个团队在打拼,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上面。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当然最终可能是因为你在里面起的一些作用,这个荣誉也就会体现在你一个人的身上,当然这是表面上的现象。我觉得这些荣誉还是应该归功于背后的大量的普通的工作人员,这其中包括工人和技术人员。举个例子,特别是在三峡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做了40几遍的实验,这其中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和江苏大学都在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面都是有很长时间的研发过程,最终它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包括发明专利,可以说在这背后有太多其他人在里面,没有他们的支持也不会有我的荣誉,这不是在谦虚,因为在机械行业不像是艺术创作,可能是个人的一些成果,但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讲,团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获得的荣誉,这里面的技术都是源自于他们研发,任何的一个研发都是由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做的。

记者:如果说这些荣誉都归功于您的团队,那么2008年您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09年又荣膺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这个荣誉可以说是非常的高了。这个您不能再推辞了吧?

陈总: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建立在大量的成绩之上的,包括论文的发表、包括你获得的奖项、专利等。他有很多的硬件条件,这些所谓的硬件条件,我觉得还是来源于团队,没有团队就没有我那么多的成绩,没有我那么多的成绩也就不可能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以归根到底这和团队的工作是分不开的,这个荣誉也应该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

陈总把所有的荣誉都归功于他的团队,那么也让我们为这样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团队加油,愿蓝深再创辉煌,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们的民族企业增光,最后再次感谢陈先生接受我们的专访,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