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未来10年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仍处“加速期”

时间:2010-12-30 09:48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秦凤华

评论(

目前我国在建与已经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经与美国相当。但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已经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而我国人口基数是美国的5倍,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

“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提出,到2010年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这一目标已经提前1年实现。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的新建与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以及配套管网,合流制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管网等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县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仇保兴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今后10年每年都将有一大批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

提前完成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

《中国投资》:“十一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规划目标是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300万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现在这一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在这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状况如何?

仇保兴:“十一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是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93座,总处理能力已超过1亿立方米/日,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2倍和75%。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国家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的最快速度,所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真正实现了污水处理能力的巨大突破。美国原来是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现在我国在建与“十一五”期间已经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与美国相当。但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已经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而我国人口基数是美国的5倍,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目前,我国在建污水处理厂数量超过已经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且在建项目规模之大恐怕也是空前的,今后10年每年都将有一大批污水处理厂要投入使用。

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279亿立方米,是“十五”末期的1.9倍,全年削减COD超过700万吨,较“十五”末增加了80%,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削减COD最主要的手段。“十一五”以来,全国污水排放量已经基本稳定,根据国际城镇化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的生活用水量、节水习惯以及水价上升等多种因素一旦达到稳定状态,污水排放量一般不会再猛增。

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3%,较“十五”末提高了2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了75%,较“十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10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对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标准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只要求达到50%,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没有列入考核范围。以杭州为例,当时杭州的污水就是用简单的办法,通过一条主干管将沿着河流和大运河分布的130个污水排放口全部截流,然后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因雨污合流,污水中COD浓度过低,处理效率不高。此后,杭州市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作进行了3年,最终才将负荷率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在这之中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如新区建设、对老区和老建筑的同步改造,道路建设和改造等必须结合雨污分流来进行;居民区进行改造时,每平方米市政府出5元,街道出5元,基层出5元,这3个“5元”的投入,才接通了污水管网的“毛细管”,加快了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

三是《“十一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部分目标提前1年完成。在量的方面,“十一五”规划中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指标已基本实现。

快速建设过程中

也暴露一些问题

《中国投资》:您认为目前从建设方面看,城镇污水处理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仇保兴: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存在5大问题。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至今为止,全国尚有106个设市城市还没有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的省份,比去年减少了100多个;65%左右的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

二是项目实施机制不完善。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甚至流于形式,在项目规模确定、技术选择、管网配套、集中处理与分散布局等方面缺乏认真分析研究,给项目建设和运行埋下了隐患。技术决策行政化,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没有区分,没有按照企业建厂、政府建网的原则来组织建设,不严格遵守项目业主负责制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招投标制度。

三是离“全收集,全处理”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国务院确定了36个大中城市应该达到“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规划目标落实到建设任务上,更谈不上建设任务的分解和实施。有的城市污水直排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管网覆盖程度低,截流也不到位,初期的雨水污染未削减就排向水体,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四是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虽然“十一五”期间建设了大量污水厂,但规划确定的16万公里管网的指标难以完成,管网滞后仍然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污水的收集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发挥。根据测算,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应该实施雨污分流。但实际情况与这个标准差距很大,目前有许多地方都还没有进行雨污分流,污水厂进口处污水COD含量仅为100毫克/升,大大低于全国250毫克/升的平均值,造成污水处理效能下降。

五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缓慢。大量污水厂建成投运后,污泥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目前全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绝大部分污泥都是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简单填埋。有的城市污泥量太大,垃圾处理厂容纳不下,有的地方以至于出现压实机陷入污泥的事故。此外,污泥处理技术储备跟不上需求,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技术路线尚未形成。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率“量”的目标已经实现,从“质”的角度看,实际运行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仇保兴:一是设施运行负荷率低。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筛查情况,目前全国仍有263座建成投运的污水厂(占投运污水厂的13%),没有达到“污水厂投运1年负荷率不低于60%、投运3年不低于75%”的基本要求。此项负荷率往往指的是污水处理的负荷率,并没有具体区分雨水、污水还是渗入管网的地下水,即使如此,这个低标准的考核要求也没有达到。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重厂轻网,是造成处理能力闲置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污水处理规模比供水规模还大的怪现象。超规模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科学论证,对项目规划需求的确定不科学;另一方面是人为加大项目规模,以争取更多的中央补助资金,但同时管网配套严重滞后,造成处理能力闲置,投资浪费。

二是污水厂进水COD浓度低,减排效率降低。按照200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312座污水处理厂进水COD的平均浓度低于150毫克/升,总处理规模达1231万m3/d,在雨季(8月)这一规模将增加30%-40%,浓度还将下降。主要原因就是雨污不分流,管网质量差导致地下水渗入,自备水源无节制使用等。一些污水处理厂的领导误以为进水COD浓度标准上限是500毫克/升。其实,国家标准指的COD浓度500毫克/升上限是指工厂污水在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的COD浓度限值,而不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上限。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污水处理厂进水COD的浓度都在600毫克/升以上,最高的达到700毫克/升以上,而出水只有20毫克/升,大部分COD实现了削减。与此相对照,我国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的COD浓度不足200毫克/升,出水浓度50-60毫克/升,削减量只有德国等国家的1/3-1/4,而电能和材料的消耗却并不低。

三是水质监管、检测不完备。一是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污水水质监测机构,缺乏对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有效监管;二是部分县市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厂甚至没有自己的化验室,难以保证污水厂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一些污水处理厂化验制度不完善,未严格按照《城市污水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中要求的检验项目和频次进行化验分析。

四是污水处理收费不足。许多地方污水处理费收缴率偏低,那些自备水源多、管理漏洞多的地方情况更为严重。一方面用水没有节制,浪费严重,大量排放污水;另一方面,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多头管理,加大了污水处理费收缴的难度。

《中国投资》:我国在水环境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所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等都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仇保兴:一是务必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0年“新增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的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尽快消除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白,全面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工作,力争到2010年底全国半数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各地应做好今年中央预算补助资金项目的筛选工作,切实尽职尽责,共同为中央投资发挥最佳效能把好关。

三是加大“全收集,全处理”力度。36个大中城市应做到市区管网全覆盖,旱季没有污水排入城市水体,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尽快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确保年内达到国务院提出的36个大中城市率先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目标。

四是重视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根据“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加快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和完善,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削减效率。今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制定了新的“以奖代补”方案,将进一步加大对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是重视污泥处置和再生水的利用。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污泥的处置是与污水处理同步进行的,而我国很多城市,只对污水进行处理,却没有污泥的处置和利用。少数城市错误地推行集中式污泥处理场,但由于污泥含水量达80%以上,装在车上一运输就化成泥浆,结果整条运输线路或街道都受到污染。污泥一旦储放两天以上就会因细菌发酵而变得臭气倍增,结果引发周边居民的反对。由此可见,污泥处理最理想的工艺流程应在污水厂内部就地干化处理。下一步不仅要妥善解决污泥的安全处置问题,还要实现从污泥简易干化填埋处理向综合利用转变。与此同时加大对再生水的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十二五”试设立

水专项示范城市

《中国投资》:“水专项”作为首批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16大”专项之一,于2009年2月19日正式启动以来,有哪些进展?我国目前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如何?

仇保兴:首先,水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构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体污染监测、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大幅度削减示范项目和示范城市污染物的负荷,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其次,我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正从以行政区域为主向“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发展,形成“技术、监管、经济、社会”的多层次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由单向技术研发转向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环境管理技术水平落后10年以上,尚未形成系统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水体污染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不足,设备成套化水平低,市场化、产业化机制尚不完善。

第三,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呈现出流域整体化的特征。城市往往是河流和湖海最大的污染源。流域水污染防治设计的技术路线基本上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进行,要通过综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初步建立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体系、运营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关键技术的标准化、设备化和产业化发展。有的技术简单有效,只要推广即可。如瑞典的马尔默市道路边每隔100米设置了一个不大的沉淀池,里面种植了美人蕉等可吸收雨水中氮、磷的植物,生物处理的工艺简单却有效,可供我国许多城市借鉴。

第四,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未来20年是我国水污染影响饮用水的关键时期。要把重点地区含有机污染物、高藻、高铁锰等不同类型的水源水强化净化、开展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而且在国家、示范省、示范市建立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及预警应急技术研究和示范。要有应急的数据库、应急的战略储备、应急的技术人员等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为什么要建立应急系统呢?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人类疾病的防治,既要有防疫系统,又要有医疗系统。光有防疫系统,没有医疗系统,就不可能“治病救人”。现在在水领域里“医疗系统”是空白,一旦水源“有病”受到污染就只有停止供水。几年前哈尔滨市因松花江上游吉化爆炸受到化学品污染造成停水的事件影响极其恶劣,当时整个400万人口的大城市几乎全部瘫痪,对当地投资环境影响极大。因此,供水应急处理体系要跟上去,通过技术集成示范,带动形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成套技术,支撑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实施。

《中国投资》:目前,水专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仇保兴:当前水专项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研究任务与地方解决水危机的问题脱节。一些示范工程只是片面从大专院校“炒冷饭”“贴标签”。水专项的示范工程必须要落地,没有工程经验的,就没有资格来实施,不准备进行实际工程示范的也要退出。跟其他专项不一样,水专项必须紧贴实际。此外水专项组织经验还有不足,部分课题进展非常滞后,不能及时形成成果,为地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水专项项目在地方实施,要跟当地水污染治理规划紧密配套,如果地方政府对水专项示范工程不支持,水专项就很难落到实处。与其他专项不同,水专项必须时刻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密切挂钩,一旦地方政府责任不明确,水专项的目标就有可能会变成象牙塔里面的空想、梦想,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办法来考核地方政府。

水专项是中央直接落实到地方的项目,必须要落实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责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使水专项的研究示范与地方的水污染治理目标紧密结合,并将其作为“十二五”期间水专项示范城市选择的主要依据。

谋划“十二五”

《中国投资》: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年。“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规划的重点是什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仇保兴:“十二五”规划编制非常关键。

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十五”期间重点解决了污水厂建厂的问题,“十一五”期间还存在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十二五”期间要达到污水处理工作绩效的全面提高,管网配套、污泥处理和污染物削减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要作为工作重点来落实。

二要做好“十一五”规划总结。分析研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效果,查找问题,总结经验,理清“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要转变以往“重厂轻网、重水轻泥、重量轻质”的观念,统筹规划好污水处理厂的新建与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以及配套管网,合流制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管网等建设项目;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重点推进县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三要合理控制项目规模。要在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污水处理需求,科学合理预测项目规模;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技术;严格控制好投资规模,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四要加大科技对规划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水专项的研发推广重点将从点源污染物的削减为主转向面源和点源削减控制并重;从提高集中式污水处理效能为主转向大型集中式与小型分散式高效技术开发相结合并重;从单纯污染物削减为主向节地、节能、节材式污水处理技术转变。

编辑:程海静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