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多管齐下建立节水型社会

时间:2011-03-10 14:39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郭琳

评论(

  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是高比例的用水量,这是我国农业用水问题的现状。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只有8.67亿亩能确保得到灌溉,另外近10亿亩耕地仍然只能依靠自然降水。与此相对应的是,农业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比例并不低。据水利部2010年第3期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农业用水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用水量的62.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全国用水量的约束指标,这意味着“节水”将逐步从口号变为行动。

  该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而据水利部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828亿立方米,2009年全国总用水量则达到了5933亿立方米。如果增速保持不变,到2020年我国用水需求总量将达到7088亿立方米,远超过该约束指标。如何实现节水目标就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要“节流”也要“开源”

  要完成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不仅要节流,还要进一步开源,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就要进一步落实好《水法》提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表示。

  节流是实现节水目标最基本的要求,而节水技术又是其中的关键。仅从农业灌溉技术角度看,“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比较落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何绪文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感叹道。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有0.5。这与发达国家0.7—0.8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何绪文表示这种差距不仅在农业节水方面存在,在其他行业领域同样存在。在他看来,“要完成1号文件中的节水目标,就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节水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并加快其产业化发展速度”。

  仅仅靠节流是难以完成1号文件中提出的目标的,还要进一步开源,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污水、废水资源化,雨水、洪水资源化,再生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化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主要开源方式。

  在发达国家,工业污水和废水等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灌溉。污水、废水资源化是指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水,经合理分类和科学处理后加以综合利用。据环保部门监测,全国已有近90%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约50%的重点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显而易见,污水、废水资源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有报道称京津冀每年产生三四十亿立方米污水,如果治理好了,相当于增加一个南水北调的水量。

  “我国城市大部分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难以渗透,而这又无形之中加大了排水管网的压力。要真正实现雨水、洪水等资源化,还得从根上入手,建立综合完善的水资源使用规划”。何绪文表示,在我国,一旦雨水实现资源化,“汛期忙排水,旱期忙找水”的现象就会变成“汛期储蓄雨水,旱期使用雨水”。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已经开始重视雨水资源化。为了发挥集雨工程的作用,北京市政府不断加大排水管网的建设。截至2009年底,城6区共有地下排水管网5227千米,相当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其中,雨水管道1600千米,合流管道680千米,还有2000千米的雨水排水管网通过清河、坝河、通惠河和凉水河这4大排放系统进行排水。

  目前,再生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化已经成为增加水资源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很多国家利用再生水实施地下回灌,以弥补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表下陷等问题。欧洲利用天然渗漏河床进行污水回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以色列、德国、荷兰、奥地利、日本等国在再生水回灌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表明,这不仅减少了污水排放,增加了水资源储量,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还避免了地质灾害发生。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回灌对再生水水质要求很高,一旦回灌水质达不到要求,将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污染。

  水价机制

  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促进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很多,其中必不可少甚至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逐步提高水价(包括污水处理费)”,高俊才指出。1号文件就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何绪文看来,“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7%。

  在我国,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方面,提高水价还有较大空间。从表2中可以发现,京、津等水价较高的城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远低于上海、江苏等水价相对低廉的地区。不仅如此,水价较高的城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当水价高于“临界点”价格时,企业会主动选择废水再利用,客观上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也减少了浪费。

  近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越来越大。水利部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生活用水总量75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2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占生活用水总量的59.2%。实践证明,在低水价政策条件下,居民消费的水量越大享受的政府补贴就越多。

  有关单位对重庆市2200户不同收入的居民进行调查发现,2000年以前,收入1万元以上的用户享受的政府水价补贴数额是月收入500元左右用户的5倍多。因此,提高水价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解决低水价政策造成的“三多三少”问题,即富人用水多,排水多,享受的政府补贴多;穷人用水少,排水少,享受的政府补贴少。此外,提高水价还能为供水和污水处理采用市场机制创造条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同时,高俊才也强调,提高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价格必须要考虑两个制约因素——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提高农业供水价格,高俊才则建议,应区别新老工程确定水价。针对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要形成既促进节水,又有利于减负增收的水价政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通过水价来促进产业内节约用水。如以色列就用较高的水价和严格的奖罚措施来促进节水灌溉。

  “虚拟水”战略

  实行“虚拟水”战略可以较小的资源成本,换取较大的综合效益。

  高俊才认为,实施“虚拟水”战略,既是缺水地区,特别是缺水城市必要的节水措施,也可为富水地区尤其是农村生产的水密集产品提供市场空间,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虚拟水”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专家提出的概念,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也被称为“嵌入水”或“外生水”。“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000061),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从总体上说,实行“虚拟水”战略可以以较小的资源成本,换取较大的综合效益。当前,“虚拟水”战略已经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目前,约旦、以色列等国已经制定了规划政策以减少农作物等高水分产品出口。

  事实上,“虚拟水”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指根据本地水资源情况制定产品的进出口政策,而是要求在对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以及区域经济社会规划时,应该因水制宜。

  据悉,我国粮食增长量中大约95%来自北方,一些北方省份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南方则变成了粮食净调入区。“从水资源配置来看,显而易见这是不合理的”,何绪文说。实际,这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恰恰是相反的。我国南方属于富水区域,从缺水区域的北方调入“虚拟水”。这种不合理,在客观又会进一步加剧北方地下水超采、生态恶化等问题。在我国,这种不合理不仅体现在农业上,在工业等其他产业上也有体现,如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

  对此,何绪文认为,今后各地在规划产业发展时,应结合研究“虚拟水”的因素,进一步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适应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要。

 

编辑:成杨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