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短缺之外,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也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环保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止2008年底,在监测的200条主要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28个国家控制的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4个,占14.3%;Ⅴ类和劣Ⅴ类的16个,占57.2%。
哈药污染门再一次将我国水污染问题凸现在公众面前,众多的水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美国民间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专家指出,“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饮水安全呼唤膜法技术
面对严峻的水环境,中国证券网报道,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中国安全饮水高峰论坛”上,科技部有关专家表示,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安排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攻关任务。
而将于2012年7月1日强制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饮用水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进行了修订。膜法技术将对实现这个标准起到重要作用,或成为一些大城市的首选。“中国有3亿人喝不到达标水,而2012年将实施的饮用水新标准在当前大部分地方都达不到,这都需要依靠膜法处理来达标。” 中国膜工业协会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陈观文说。
据介绍,从“十一五”末开始,用膜法处理城市用水的工程已陆续开工。杭州、无锡、东营、北京等地建设了膜法水处理自来水厂。其中,北京去年年底规划的50万吨/天自来水厂已通过认证,规模被称为全球最大。
膜法将迎工业废水市场大机遇
与此同时,缓解水资源危机与快速的工业发展资源这对矛盾也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面对的一大难题。而膜法处理同样对于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艺水、生产、海水淡化等领域,且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此前一项预测显示,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亿元和4590亿元。
按照规划,国家未来可能对一些新上大型项目不配给用水指标,而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市政废水,这就需要通过膜法处理将废水变成可利用的再生水。目前国际上废水回用领域的膜法处理工程已占到总量的95%以上,中国的膜材料也有90%以上用于水处理。
对此,陈观文认为,“我们预计膜制品市场每年增长约20%,而与膜技术相关的水处理工程等年增长率则高达40%。”
实际上,中国膜产业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004年我国膜产业市场额度为75亿元, 2008年增加到200亿元,膜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滤、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在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已经相继建成。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曾就此撰文指出,“膜市场的广阔空间正在来临,可以预见,膜技术将成为“十二五”水务市场的引导性技术”。而在近期的一个网络调查中,众多的受调查者认同了这一观点。结合行业现状及政策背景,有约73%的受调查者认为,“膜”将引领行业未来的黄金十年。
为此,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门户网站,中国水网历时半年,就膜领域备受关注的MBR市政方面应用进行了深入调研,接受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家的建议,最终完成《应用MBR万吨级市政污水处理项目》调查报告。
6月24-25日,由中国水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联合主办“2011(第5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也将专门设置膜专题,就膜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趋势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由中国水网独家制作的《应用MBR工艺污水处理项目》调查报告也将与会上正式发布。
编辑:谷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