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在一个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研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的投资有望达到600亿。张悦表示,国家已安排资金用于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但从今年的项目上报情况来看,仅有26个项目参与上报,其中还包含许多小项目。可见项目储备明显不足。
自2009年至今,国家部委已先后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 《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 三文件,分别从主导技术方向、工艺路线选择、示范项目实施几个方面进行规范,表明力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发展的决心。目前,以福建省为表率的地方政府也在纷纷加紧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此次600亿的投资无疑更是推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发展的一阵东风。而政策利好下的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为何会出现有资金,但缺项目的尴尬局面?
近日,通用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薛涛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分析,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上报情况的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国家投资依旧不足,运行资金存在瓶颈
薛涛称,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的投资有望达到600亿。但资金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600亿并非国家全部出资。的确,据张悦介绍,600亿投资包括国家支持、地方投入、企业支出三部分。国家有望出资600亿中的30~40%,来解决60~70%的城市污泥问题。
另外,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成后运行费的来源也是一个大问题。据薛涛介绍,目前,我国已上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基本均是地方政府迫于无奈进行出资维持运行。
第二,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尚未成熟
除仍受资金制约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不成熟也是制约项目上报的关键因素。薛涛称,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并未能像污水处理那样规范,而且目前较为成熟的示范项目较少。尽管像在山东、湖北等地一些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研究已初露头角,但还都很不成熟,尚未具备上报国家项目的能力。
但薛涛很看好其发展,他认为,污泥具有普遍性的处理处置工艺很有可能产自民间。他解释说,与污水处理的时代不同,污泥的处理处置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决策,没有外资可用。即便有外资可用,也是要计算成本的。在此情形下,国外技术、设备很难在国内铺开,这就迫使民间技术不断向上走。
“现在需要适合中国实情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逐渐成熟起来。只有当项目成熟后,才能具有普遍性。”薛涛说。
第三,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复杂
薛涛称,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如何划分目前尚未确定。张悦在近日举行的一个污泥行业会议上也在强调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问题。针对环境保护部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含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主要负责人是污泥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说法,张悦表示,不应拿工业点源责任主体的办法来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工作。城镇污水处理,处理的是公共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污染物,不是由生产经济效益的产品形成的污染物。若不明确城市政府在污泥方面的公共服务、公共利益保障的责任,则不能有效地完成污泥处理处置的工作。“污泥还是得政府管,企业管不了!”天津市政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赵丽君也表示赞同。薛涛也向中国水网记者表示,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还是应该在地方政府。“污水处理厂只解决技术问题;地方政府解决责任问题,首先是钱的问题。”薛涛说,若将责任定位在污水处理厂,和之前监督污水处理厂排污是一样的道理,目的是便于执行。希望将压力逐步传递到政府那里,但无疑会产生新的误解。
此外,薛涛强调,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的复杂,注定污泥处理处置将走市场化路线。另外,若其不走市场化路线,则也无法协调与污水处理已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相关链接:
9月16日~17日,在由中国水网、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2011(第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顾问总编傅涛,通用技术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薛涛,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颜俊,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燎,无锡国联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军将共同就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方向与商业模式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敬请关注。
编辑:张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