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涛第一季】第三期:市值曾冲到800亿 碧水源走对了哪几步?(下)
环境公司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助力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在环境领域这样的政策驱动性行业,民营技术公司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抓住甚至营造风口?...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
资本市场助力,商业模式升级
碧水源能够获得更好的增长,其实还跟它的商业模式有关系。
碧水源上市之初,属于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发非常多,一下几十亿进来。对一个技术型公司来说,一下子这么多钱进来,都不知道该咋用。
募投资金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用完,尤其是超募资金。这个超募资金的多余,实际上催生了它的商业模式的升级。碧水源曾经投资了一个公司叫云南水务。2015年,云南水务在香港正式挂牌,成为我们行业里,投资运营商的新的力量,而且这支力量发展的势头也很猛。
我记得,于总也谈到过为什么会向云南水务注资。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超募资金多了,没地儿可去,与其乱投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跟客户一起,成立一个当地控股,碧水源参股的公司。对碧水源来说,只要你用我的膜、膜组件,总包包给我,我的膜卖出去,其实就实现了增量。它投的第一个公司就是云南水务。
在注资之前,云南水务和碧水源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础。(碧水源)上市之后,大量的资金进来之后,资金注入到云南水务,并且派出了于龙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这种机制的注入,让云南水务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现在也成为A方阵的主流公司之一。
云南水务的成功,启发了碧水源。之后,(它)跟二三十个甚至更多,地方上的B方阵国有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都是由碧水源作为小股,它作为技术应用推广的一个通道和方式,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也得到了资本市场,行业评估师的充分肯定。这个造成了它的快速扩张,无论收入还是利润都在快速增长,构成了碧水源一定程度的繁荣。
如何抓住并营造风口
我们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技术服务型公司,碧水源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甚至一定程度上在一个时间段里它都是我们现在国企央企的表率,无论是规模、收入都超过了它们。碧水源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状况,从它身上我们的技术型公司是不是能得到一些启发?
碧水源的发展,跟别的民营企业不一样,它起步就是在做技术。
其实这个技术公司做到资本市场,它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到几千万收入,一千万左右的利润,就过不去了,过不去就接通不了资本市场,接通不了资本市场,就在那个地方徘徊。我们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在这个坎儿上给卡住了。
碧水源在启发我们,一个技术型公司,随着环保需求的增加,不断会出现大量的技术需求。有另外一个上市公司,也是我们的圈层企业,清新环境,以前叫国电清新,就是赶上了烟气脱硫脱硝的机遇。它的技术就是把脱硫脱硝除尘三合一,以前我们的技术是串联,它走了一个三合一的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电厂除尘脱硫脱硝的成本。这个技术迅速扩张以后,支撑了它的上市。
你会发现很多案例,每一个民营上市公司,技术出身的上市公司,它突破上市瓶颈的,都赶到了需求释放的一个风口。
碧水源告诉我们,需求释放的风口是可以自己营造的,或者你坚定地按照这个风口走,等它这个风口。它就是拿到MBR的技术,国外的技术,进行研发以后,做了技术的储备。它并不是中国最先进的膜技术,现在我们的同行也不认为碧水源的技术在膜的领域如何先进,但它恰恰hold在那里,就等着提标升级的机会。这个机会,在它的推动之下,提前来到了。它不仅等待,而且参与这个提标机会的促进。这种促进的工作,不遗余力地在说一级A的价值,实际上,提标是一个肯定的大的趋势,只是始终时刻准备着,一旦发现了机遇真的就起飞了。
我觉得碧水源它这个突破的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很多技术公司去思考。有的时候一个小的技术,会迷失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我这个技术好,可以用到很多很多方面。”为了生存就在很多很多领域,就行乱的应用。最后不能聚焦,客户也不能聚焦,供给是乱的,一旦风口来了,什么也抓不住,因为你根本没有准备一气冲过,抓住这个需求的机会。
大部分民营企业会在机会没来的时候抱怨,我的技术没人用,一旦需求来了又只能做几个工程,这个风就过去了。
环保的需求跟别的方面不一样,它是标准驱动,或者说是被动驱动。它的甲方要不要按一级A做,取决于国家要不要一级A,国家如果没有这个要求,你再好我也不用,一旦要求,就需要在一年之内、两年之内完成,最多三五年,我要完成我所有项目的提标改造。往往如果你没准备好,你供不上这个货,风一旦过了,你就没有机会了。
科创板会是民营环境技术公司的资本市场主路径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我认为未来环境增长里头会不断释放一个一个的需求,留给民营企业的机会非常多。
从资本市场来说,不仅有创业板,而且有了科创板,科创板更加支持技术性的突破,尤其是成套装备为载体的所谓硬核科技的突破,研发能力一定要到位,拿一个很浅层的没有差距的技术去对应这个需求,在创业板可以,在科创板不行。科创板对研发投入的比重,对增长,对先进性,有更高的要求,但对利润的门槛反而更低了。
我觉得,对环保科技企业来说,尤其是民营企业,科创板会是一条资本市场的主路径。我也相信,未来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会突破这种“中等收入陷阱”,获得资本市场的加持。
我觉得,民营企业科技公司要做大,没有现在的资本市场,是可定不行的,但光有资本市场,也肯定不够的。要科学、理性地认识资本市场对我们技术型公司的放大和作用。
碧水源的未来
2017年之后,我们国家大量PPP项目的兴起,碧水源也提出了大资本的梦想,一定程度上,从原来的技术性的轻资产公司,转型成了一部分的重资产,而且重资产的比重越做越大,也是被资本市场催的——你这么大的估值,如果没有一定的稳定的高额的收入和利润,无法支撑资本市场对你的预期。
所以,多多少少,碧水源也进入到一定的重资产范围之中去了。但恰恰因为这些重资产造成了(一些问题)。就是PPP政策一旦收缩以后,很多项目无以为继,当然,现在碧水源跟央企进行了整合。
碧水源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19年了,尤其它2010年上市,这十年实际上一直我们行业的很重要的领跑者。一直都是我们行业的十大影响力企业,最近他们又通过了十个亿的募资,我相信在整合完之后,它有更好的增长,期待它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相关视频
-
【易周刊】第一期 聚焦新闻热点,盘点资本市场2020-08-03 播放:8261
-
【易周刊】第二期 解读工业废水治理市场机遇风险及挑战2020-08-03 播放:5533
-
【易周刊】第三期 聚焦两会环境议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如何打造符合自身的垃圾分类模式?2020-08-04 播放:5641
-
【易周刊】第四期 新策下的垃圾焚烧补贴 2020年第一季度环卫市场观察2020-08-04 播放:6442
-
【听涛第一季】第三期:市值曾冲到800亿 碧水源走对了哪几步?(下)2020-08-05 播放:9032
-
【听涛第一季】第四期:首创股份如何保持20年长盛不衰?2020-08-05 播放:9810
环境公司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助力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在环境领域这样的政策驱动性行业,民营技术公司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抓住甚至营造风口?...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
资本市场助力,商业模式升级
碧水源能够获得更好的增长,其实还跟它的商业模式有关系。
碧水源上市之初,属于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发非常多,一下几十亿进来。对一个技术型公司来说,一下子这么多钱进来,都不知道该咋用。
募投资金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用完,尤其是超募资金。这个超募资金的多余,实际上催生了它的商业模式的升级。碧水源曾经投资了一个公司叫云南水务。2015年,云南水务在香港正式挂牌,成为我们行业里,投资运营商的新的力量,而且这支力量发展的势头也很猛。
我记得,于总也谈到过为什么会向云南水务注资。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超募资金多了,没地儿可去,与其乱投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跟客户一起,成立一个当地控股,碧水源参股的公司。对碧水源来说,只要你用我的膜、膜组件,总包包给我,我的膜卖出去,其实就实现了增量。它投的第一个公司就是云南水务。
在注资之前,云南水务和碧水源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础。(碧水源)上市之后,大量的资金进来之后,资金注入到云南水务,并且派出了于龙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这种机制的注入,让云南水务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现在也成为A方阵的主流公司之一。
云南水务的成功,启发了碧水源。之后,(它)跟二三十个甚至更多,地方上的B方阵国有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都是由碧水源作为小股,它作为技术应用推广的一个通道和方式,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也得到了资本市场,行业评估师的充分肯定。这个造成了它的快速扩张,无论收入还是利润都在快速增长,构成了碧水源一定程度的繁荣。
如何抓住并营造风口
我们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技术服务型公司,碧水源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甚至一定程度上在一个时间段里它都是我们现在国企央企的表率,无论是规模、收入都超过了它们。碧水源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状况,从它身上我们的技术型公司是不是能得到一些启发?
碧水源的发展,跟别的民营企业不一样,它起步就是在做技术。
其实这个技术公司做到资本市场,它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到几千万收入,一千万左右的利润,就过不去了,过不去就接通不了资本市场,接通不了资本市场,就在那个地方徘徊。我们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在这个坎儿上给卡住了。
碧水源在启发我们,一个技术型公司,随着环保需求的增加,不断会出现大量的技术需求。有另外一个上市公司,也是我们的圈层企业,清新环境,以前叫国电清新,就是赶上了烟气脱硫脱硝的机遇。它的技术就是把脱硫脱硝除尘三合一,以前我们的技术是串联,它走了一个三合一的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电厂除尘脱硫脱硝的成本。这个技术迅速扩张以后,支撑了它的上市。
你会发现很多案例,每一个民营上市公司,技术出身的上市公司,它突破上市瓶颈的,都赶到了需求释放的一个风口。
碧水源告诉我们,需求释放的风口是可以自己营造的,或者你坚定地按照这个风口走,等它这个风口。它就是拿到MBR的技术,国外的技术,进行研发以后,做了技术的储备。它并不是中国最先进的膜技术,现在我们的同行也不认为碧水源的技术在膜的领域如何先进,但它恰恰hold在那里,就等着提标升级的机会。这个机会,在它的推动之下,提前来到了。它不仅等待,而且参与这个提标机会的促进。这种促进的工作,不遗余力地在说一级A的价值,实际上,提标是一个肯定的大的趋势,只是始终时刻准备着,一旦发现了机遇真的就起飞了。
我觉得碧水源它这个突破的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很多技术公司去思考。有的时候一个小的技术,会迷失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我这个技术好,可以用到很多很多方面。”为了生存就在很多很多领域,就行乱的应用。最后不能聚焦,客户也不能聚焦,供给是乱的,一旦风口来了,什么也抓不住,因为你根本没有准备一气冲过,抓住这个需求的机会。
大部分民营企业会在机会没来的时候抱怨,我的技术没人用,一旦需求来了又只能做几个工程,这个风就过去了。
环保的需求跟别的方面不一样,它是标准驱动,或者说是被动驱动。它的甲方要不要按一级A做,取决于国家要不要一级A,国家如果没有这个要求,你再好我也不用,一旦要求,就需要在一年之内、两年之内完成,最多三五年,我要完成我所有项目的提标改造。往往如果你没准备好,你供不上这个货,风一旦过了,你就没有机会了。
科创板会是民营环境技术公司的资本市场主路径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我认为未来环境增长里头会不断释放一个一个的需求,留给民营企业的机会非常多。
从资本市场来说,不仅有创业板,而且有了科创板,科创板更加支持技术性的突破,尤其是成套装备为载体的所谓硬核科技的突破,研发能力一定要到位,拿一个很浅层的没有差距的技术去对应这个需求,在创业板可以,在科创板不行。科创板对研发投入的比重,对增长,对先进性,有更高的要求,但对利润的门槛反而更低了。
我觉得,对环保科技企业来说,尤其是民营企业,科创板会是一条资本市场的主路径。我也相信,未来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会突破这种“中等收入陷阱”,获得资本市场的加持。
我觉得,民营企业科技公司要做大,没有现在的资本市场,是可定不行的,但光有资本市场,也肯定不够的。要科学、理性地认识资本市场对我们技术型公司的放大和作用。
碧水源的未来
2017年之后,我们国家大量PPP项目的兴起,碧水源也提出了大资本的梦想,一定程度上,从原来的技术性的轻资产公司,转型成了一部分的重资产,而且重资产的比重越做越大,也是被资本市场催的——你这么大的估值,如果没有一定的稳定的高额的收入和利润,无法支撑资本市场对你的预期。
所以,多多少少,碧水源也进入到一定的重资产范围之中去了。但恰恰因为这些重资产造成了(一些问题)。就是PPP政策一旦收缩以后,很多项目无以为继,当然,现在碧水源跟央企进行了整合。
碧水源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19年了,尤其它2010年上市,这十年实际上一直我们行业的很重要的领跑者。一直都是我们行业的十大影响力企业,最近他们又通过了十个亿的募资,我相信在整合完之后,它有更好的增长,期待它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