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设施林立 为何依然难解农村污水治理之困?

时间:2025-03-24 09:4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陈伟浩

评论(

3月17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该文件着重指出,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治理中,需综合考量人口集聚度、环境敏感度及生态承载力等因素,确保与国土空间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湿地规划和排水规划等紧密衔接。通过精准规划与科学评估,明确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并充分尊重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和农民意愿,分类、分级、分步有序推进,科学合理地确定治理模式和工艺。

37_3_1742780474.png?wx_fmt=png&from=appmsg

该《技术指引》提出,针对未治理农户,应开展细致的评估工作,形成“一村庄一方案”;对于仅有零星农户未实施治理的村庄,则无需单独编制方案。同时,根据村庄规划性质对未治理农户进行分类治理。对于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应全面评估设施建设年限、设计规模、进出水水量水质、运维养护成本和技术经济能力等内容,形成“一设施一方案”。对于污水产生量少且能满足“三基本”要求的村庄,可考虑暂停运行、报废拆除或转移利用治理设施;对于有必要继续运行的设施,则分类分级实施优化改造。

37_4_1742780474.png?wx_fmt=png&from=appmsg

在处理工艺方面,文件详细列出了不同工艺的适用场景,如活性污泥法(MBR、AAO)适用于重要水体附近、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区域;生物膜法(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则适用于水量水质波动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场合;生态处理法(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则更适用于进水浓度低、出水水质要求不高或零星散户的污水处理。在选择工艺时,应避免盲目追求高去除率和高水质标准,减少不必要的高能耗、高碳耗强化处理工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洪臣教授曾提到,“选择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应以方便日后运行为最主要考量,一切不方便在农村运行的技术,都不适合采用。”同时,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也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如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将运维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培育专业化市场运维,以及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协同体系等(从“治理”到“振兴” 两会代表委员对“农村污水”都提了哪些建议?)。

农村污水治理不仅是环境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因此,应从精准规划、技术适配、市场化运作、全民参与四个维度出发,打造“规划科学化、技术适配化、市场化运维、参与全民化”的“四维协同”治理新模式。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愿景。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