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第三方环保机构“不造假就活不了”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5-04-07 09:41

来源:清合

作者:浮梁一梦

评论(

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实施以来,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政府“依证监管”,企业“自证守法”。

反映在达标方面,就是企业自行监测,即企业自己证明自己是达标排放的。

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展自行监测,无论是自己监测还是委托第三方监测,会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吗?难道自己证明自己不达标?

既然这样,企业找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时候,必然是要找能“达标”的第三方机构。

就算超标了,也会通过再次监测“达标”。再次监测的时候,一切都调试得好好的。

既然整个事情的结果,就是一份达标的监测报告,第三方监测机构要做的,要不就是不接单,这样的结果就是业务没有了。

要不就是帮助企业达标:或重新监测、或表演式监测、或缩水监测或压根就不监测,总之出一份合格的监测报告。

真正需要我们回过头来认真思考的是,实施企业自行监测到底得到了什么?也许除了一大堆花钱而又没用的报告外,本质上的东西没用改变。

这也可能是某些区域年年数字减排,但空气质量不见改善的原因吧。

05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社会治理是不是全部靠处罚呢?


显然不是。还是拿自行监测来举例子。要保证一个企业真正达标,还是要从最根本的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的治理设施能支撑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这类企业甚至都可以取消自行监测,只要监管其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其次,确定其是否达标,通过政府监督性监测来确定更叫有说服力,更加有实际意义。

最后,对于排放量小,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的行业,从源头就豁免环评,企业只需要排污登记即可。

政府监督管理的,是排放量大的、影响大的行业,这样就等于抓住了重点,将有限的力量用在了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当然,还要加上企业的主体责任。一切造假首先处罚建设单位,毕竟这些报告最终获利的是建设单位。

除非证明建设单位尽责,且没有通过各种方式明示或暗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

这样也避免建设单位当甩手掌柜,只花钱不做事,只要一份通行证式的批文,或证明达标、合格的报告。

如此一来,再配合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相信大多数行业可以管理得很好了。

06

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诸葛亮之所以“七擒孟获”,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孟获的认同。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当地的“长治久安”。

对于环保服务机构也会这样的,必须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压实各方的责任,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

治大国如烹小鲜。社会的治理需要的是高超的智慧,找到问题的本质,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将问题化解解决。

社会的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业务能力,还需要沟通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疏堵结合。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