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创业环保绿色生产力发展之路

时间:2025-04-09 09:2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怡茗整理

评论(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幕的交汇点上,政策导向正深刻重塑环保产业格局......

环保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污染治理,而是向新能源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升级迈进,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从“被动治污”向“主动创能”的跨越。

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代总经理周敬东以《水能共生,生态共赢,创业环保绿色生产力发展之路》为题发布了演讲,深入探讨污水余热利用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展现了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业环保”)在绿色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

37_2_1744162058.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周敬东

01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战略基石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幕的交汇点上,政策导向正深刻重塑环保产业格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绿色低碳经济布局,从国家到地方层层加码的政策支持,为环保产业注入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将污水源热泵技术列为重点推广方向,北京、天津等地也通过地方政策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

周敬东表示,环保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污染治理,而是向新能源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升级迈进,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从“被动治污”向“主动创能”的跨越。

政策的强支撑为技术创新铺平道路,而污水源热泵技术的突破,则成为撬动绿色生产力的核心杠杆。

02‍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污水能源化的实践样本

“污水源热泵技术凭借显著的低碳效益成为行业焦点,”周敬东强调。

以10万t/d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供热为例,在效能方面,采用这一技术将减少煤炭消耗4930吨、降碳8000吨,充分印证了其“减污降碳”的双重价值。在减污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可减少73吨、27吨。在供热方面,该技术产生的热量能够为八千户居民供热。在降碳方面,其降碳效果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种植了80万棵树木,等同于抵消掉三千辆轿车的碳排放量,低碳效应十分显著。

03‍五维驱动绿色发展:解码污水余热综合利用的生态化进阶路径

周敬东表示,立足于市场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导向,将从价值重构、政策赋能、技术攻坚、实践验证与前瞻布局五个维度展开系统解构,多维透视污水余热综合利用的能源转化逻辑,探索其规模化应用的生态化路径。

01、价值重构:从能耗负担到能源富矿的战略升维

污水余热综合利用的价值体系涵盖战略、社会与经济三重维度。

从战略视角看,该技术通过提升城市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系统韧性,有效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成为支撑“双碳”目标与循环经济的关键路径,成功将传统污水处理厂从“能耗大户”转型为“能源工厂”。

社会层面,其环境效益直接转化为民生福祉——精准温控供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而减污降碳成果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经济层面,依托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优势,展现出低成本、高能效的投资潜力,并通过产业链延伸推动装备制造与市政服务的协同发展,成为一大亮点。

价值的全面释放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撑,而国家与地方的双重发力,正为技术落地铺就制度化的快车道。

02、政策护航:国家与地方双轮驱动的制度支撑

当前政策框架呈现“国家统筹+地方创新”的鲜明特征。国家层面,《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污水源热泵技术列为重点推广方向,要求污水处理厂实现供冷供热功能,政策目标清晰具体。

地方层面,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行动,通过优化管网利用、划定经济半径等细则,推动污水资源化进入实操阶段。资金支持方面,2024-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与地方专项债三大渠道,均将新能源供能改造纳入重点投向,叠加税收优惠与绿色金融支持。

政策红利的释放加速了技术迭代,而污水源热泵的应用场景突破与效能提升,则成为破解行业壁垒的核心抓手。

03、技术攻坚:场景拓展与效能突破的双向赋能

污水余热利用技术已突破单一领域限制,形成覆盖民用建筑、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的多元应用生态。其资源来源包括城市泵站、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出水,通过热泵机组的高效运行,实现能源转化与精准配送。

技术实施条件聚焦两大核心:一是3-5公里经济半径内的资源覆盖(技术上可进一步扩展),二是稳定的水源保障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如热泵能效优化、管网热能回收率提升等,这些既是挑战,也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突破点。

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实践积累的标杆案例成为检验理论可行性与商业价值的最佳试金石。

04、实践深耕:15年探索铸就行业标杆模式

以创业环保集团为例,其自2010年启动首个天津文化中心集中能源站项目以来,历经15年发展,已形成涵盖12座综合能源站、9家项目公司及1家分公司的供能网络,服务天津超700万平方米建筑。

技术路径上,创业环保构建“多能互补”体系,融合污水余热、地热能、空气源等多种清洁能源,并总结出三大核心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替代技术、装配式BIM技术深度应用及智慧化供能标准体系。

37_3_1744162058.png?wx_fmt=png&from=appmsg

原生污水源典型案例中,侯台片区项目通过“污水源+浅层/深层地热”三能互补,实现180万平方米建筑供能。

37_4_1744162058.png?wx_fmt=png&from=appmsg

既有成就的背后,是对未来更大资源潜力的清醒认知,而释放这些潜力需要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的协同进化。

05、破解三大瓶颈构建“水能共生”新生态

周敬东表示,依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4年的数据还未更新),面对全国年处理641亿立方米污水的庞大资源,污水源热泵技术的潜力亟待释放。若50%污水余热得到利用,可满足1580万户居民供热需求,替代8亿立方米天然气,其能源替代空间远超当前应用规模。

然而,行业推广仍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顶层设计层面,需将污水热泵纳入城市更新与碳减排专项规划,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二是经济激励层面,呼吁借鉴光伏产业经验,提供阶梯性装机补贴与绿色信贷支持;三是市场驱动层面,需完善优惠电价与碳交易机制。

作为行业先行者,创业环保提出“技术-市场-产业链-社会责任”的合作框架,期待通过示范项目共建,推动全国污水热泵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最终实现“水能共生”的生态共赢愿景。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