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昆明滇池保护条例中“收取生态保护费”的条款,引发广泛争议。随后,滇池治污应“多纳民智少收费”的观点不胫而走。流域治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保障生态用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迫切需要统筹流域污染治理措施,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治理需要社会上下齐心协力,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发挥治理效果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流域治理“问计于民”是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好互动与合作的过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如果离开人民的主体地位,“善治”将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流域治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当先求民意通达为先。
滇池保护立法问计于民 听证会求得意见42条
早在2009年,云南省政府召开《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听证会上,公众主要就管理机构的职责界定、滇池流域保护区划分及其相关制度的设定、提高滇池运行水位的影响、征收滇池生态资源保护费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等事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踊跃发言,公开提出了42条意见和建议。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叶燎原表示,听证结果将作为《条例》草案进一步修改的依据,并将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站、省法制办网站公开听证情况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湘江流域治理举行“三问“活动
2011年,国家投入595亿治理湘江流域环境污染,湖南省举行“迈向新征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网络访谈活动,来自省委负责人与网友恳谈“三问”活动中的热门话题“湘江治理”问题,8个城市代表发表意见上百条。随后,国务院今年正式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项目规划927个,总投资595亿元,涉及到湘江流域的8市,如项目进展顺利,三到五年内湘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扭转。
巢湖治理方案公布 广泛听取意见
今年8月8日,安徽省法制办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省有关部门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全文在网上公布,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民众可通过4种方式发表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问计于民贵在“实”
问计于民是是了解民意、表达民意、反映民意、集中民意的好渠道,但要收到实效,还须有好的操作办法。在问计过程中,问计者难免会听到一些对其与其所在部门批评的声音,对此,他们能否正确对待?可见,问计于民贵在一个“实”字。政府问计于民,必须建立一套机制,否则,很难保证问计内容的真实性和资料处理的科学性,很难保护被问计者的积极性。有专家认为,借鉴价格听证的做法,问计于民应该可以获取一些真知灼见。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民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淮河和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它还有很强的实验和示范性作用,对其他江河湖泊和陆地环境污染的防治,以及所有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参考意义。
编辑:赵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