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各类规划屡见不鲜,但对于正在进行整体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来说,科技已成为立国之本,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所以科技创新规划往往蕴含着国家管理者和精英阶层对未来的判断与规划。
另外,创新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关键词”,对于环保产业这样的多专业集成学科而言,科技创新规划往往会体现各个方向的未来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描述中总会找到环保产业服务对象的未来。因此,根据这几年的科技创新实践和环保产业研究,笔者试着对此文解读一二,为读者贡献些许价值。
我们可以从一本规划中读到什么?最直接的是可以看到国家未来在本行业发展战略,明确国家倡导什么,鼓励什么,把自己的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结合;另外可以看到企业服务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服务价值;最后,规划,尤其是科技规划,凝聚了大量专家学者的思考与洞察,应当说有很强的学习研读价值,尤其是在方法论方面,会得到不少益助。
对于创新的理解:
第一篇,提纲挈领,本文的第一篇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也就是国家创新的战略定位。第一篇对于世界科技创新新趋势有非常到位的描述:其中提到了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的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
笔者前期曾分别以活性污泥法,UASB,MBR,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概念厂为例,试着比较了中国在环保领域不同技术从跟踪到并跑,转为领跑的时间。
可以发现,依托中国庞大而快速发展的市场,这个时间越来越短,学习效果越来越好,整合资源能力越来越强,而窗口期也在越来越短。所以第一篇,结语也在说,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进一步差距拉大的风险。
从规划中看环保科技的未来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和生态文明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两者的结合点在规划总被多处体现,包括京津冀综合环境治理被列入面向2030年新规划的重大科技项目,构建水-土-气协同治理,工-农-成资源协同循环,区域环境协同管控的核心技术,产业装备,规范政策体系。
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工程,形成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由此可以看出,环保、生态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支撑超大型都市圈的核心要素。可以预见,在京津冀方向,后续会有很多新技术、新模式、新项目集中涌现。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