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全文

时间:2017-02-16 09:49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

评论(

(四)深化农村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到2020年,全市测土施肥配方施肥面积比例达70%。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降低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到2017年,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2%,2018年—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健全化肥、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组织编制和实施县域现代生态渔业规划,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明确水产养殖空间,严格控制水库、湖泊、滩涂和近岸小网箱养殖规模。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持续保持对甲鱼温室、开放型水面投饲性网箱、高密度牛蛙和黑鱼等养殖的整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循环水、工业化循环水和稻鱼共生轮作等循环养殖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冰冻小鱼养殖。对水产养殖中使用违禁投入品、非法添加等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继续做好开放性水域土著鱼类和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支持各地开展水产养殖集中区域水环境检测和监测。到2017年,普及推广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等生态养殖面积8.3万亩,开展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规模水产养殖场面积达到3.5万亩。到2020年,构建渔业生产与生态相协调、安全与高效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相同步的现代生态渔业。

六、构筑环境风险管控体系

(一)加强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建设。

坚决守住环境风险底线,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面上把整体污染的形势降下去,线上主要抓重点行业的风险管控,点上主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在环评审批中提出明确的环境风险防范要求。依托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体系建设,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强化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物质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比“十二五”期间总数下降5%。

(二)加强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推进环境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定期开展检验性或示范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平台。推进环境应急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全市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信息化系统。

(三)加强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积极夯实辐射安全监管基础,加强辐射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严格监管放射源,安全送贮废旧放射源,协助推进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问题的解决;着力构建核与辐射安全文化,提升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公众共同参与的辐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七、不断提高环保监管能力

(一)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多方位、深层次调动环保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环保事业单位改革和编制管理工作。

(二)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逐步构建市、区县(市)两级资源互补共享的监测体系。进一步合理优化大气监测体系,完善多部门共建共享的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完善辐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噁英等监测检测和预警能力,完善和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培育环境监测市场,研究建立第三方监测机制,加强对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的引导和监管。2019年年底前,工业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到2020年,所有固定污染源工业企业纳入排放许可管理范畴。

(三)加强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

以“智慧环保”建设为核心,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数字化、遥感、模型等技术,推进环境监测监控、移动执法、电子处罚、刷卡排污、污染物综合管理、危废智能监管、环境应急、环保信息发布等信息化应用建设,建立完善环保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体系建设。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实施能耗倒逼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统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园区转型升级和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等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跨区域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

第四章 体制机制改革

一、贯彻落实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统筹解决跨流域、跨区域环境问题,落实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配合浙江省推进本市范围内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做好人事和经费管理交接,提升监测、监察执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减少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干预。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继续推进淳安县差异化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行终身追责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水流、森林、山岭、滩涂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台账体系,适时启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逐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

三、强化环保倒逼机制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制度。环境功能区划等各类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重要规划应当互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界限,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环境功能区划,落实六类不同功能区(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环境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环境重点准入区)在生态保护、环境准入、污染管控、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有效调整区域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开发强度。强化减排倒逼传导机制,更多依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污染减排,实现产业升级和工艺提升。实施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区域流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深化落实空间、总量、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落后产能转移,推进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坚持标准引领,发挥标准在污染整治中的强制性作用、在结构调整中的先导性功能。

1...4567891011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