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完成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和环境保护综合督察。全社会生态环境法治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
第二节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19.4%,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大,治理和改善任务艰巨。
山水林田湖缺乏统筹保护,生态损害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近20%。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自然景观人工化趋势加剧,每年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约200万亩,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78%。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已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全国湿地面积近年来每年减少约510万亩,900多种脊椎动物、3700多种高等植物生存受到威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侵占,一些地区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系统保护难度加大。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风险高。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庞大、近水靠城,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原因复杂、污染物质多样、影响地域敏感、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过去十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00多起,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75亿亩以上。近年来,年均截获有害生物达100万批次,动植物传染及检疫性有害生物从国境口岸传入风险高。
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保督查:
节能减排将与供需侧改革进一步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进一步优化环保产业结构,以寻求技术突破,实现节能减排。
大气污染防治首当其冲, 调结构、促清洁, 5-10 年出质变: 持续恶劣雾霾天气触碰大众健康底线,以《“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和《“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为代表的政策落地, 电力行业以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为主的技术升级改造将继续,工业锅炉及民用散烧煤等非电行业的节能改造、煤质提升是第二大重点,能源结构继续有序调整。此外, 新增的节能减排重点控制指标 VOCs, 将带动细分指标监测治理数百亿市场规模。以西方各发达国家经验教训为借鉴,我国的雾霾治理压缩在 5-10 年内应当带有阶段性质变。
水污染、固危废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技术突破及创新应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业量化指标,指明了工业废水治理和节约利用创新发展方向,深度工业废水处理、单元化水处理及 EMC 是看点。固、危废处理及再生资源方面,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更加是重心,几乎每一发展领域都包含尚未探索开发完全的技术要点,任何小突破都有可能带来巨大效益回报。同时,固危废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垃圾分类——政策方案也有望在短期内完成,环卫产业迎来市场化关键期。此外,“十三五”规划了土壤修复重点工程,随“土十条”出台及法制建设,万亿市场即将打开。
两会与环保相关事件:
3月3日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环境保护座谈会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今日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环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参加座谈会并就2016年度全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与会的各位代表、委员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一年来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代表、委员们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众参与、环境科技等方面踊跃发言。陈吉宁对各位代表、委员的发言表示感谢,并表示将认真采纳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欢迎代表、委员们一如既往地支持、监督环保工作,环境保护部也将更加努力地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谈绿色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编辑:李姝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