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整治城乡生活垃圾
加快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到2017年底,设区城市基本建成使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具备条件的县(市)要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进程。到2020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合肥、铜陵、淮北、滁州、宣城、池州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加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就地处理、就近回用、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的原则,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加强餐厨垃圾处理和厨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密闭运输,实施源头减量和分类治理。集中开展陈年积存垃圾集中清理,分年度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2020年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倡导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进一步构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五、着力解决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突出环境问题
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方案的部署安排,切实履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职责,着力解决“四大流域”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突出问题。
(一)切实加强巢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2017年底前,合肥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70%。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开展城镇节水工作。至202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制定和实施环巢湖城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落实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大力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和节水小区创建。结合“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开展,积极治理河湖水管理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有效管控水域岸线生态空间。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合肥市胡大郢污水处理厂等4座污水处理工程,同步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截污管网及污泥处置配套工程。加快推进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合理调控城区初期雨水,布设城区雨水调蓄系统,截留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有序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大滨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城市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二)着力解决淮河流域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问题
到2020年,城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95%、70%;城市、县城、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5%、7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70%。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开展城镇节水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4个。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结合“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开展,积极治理河湖水管理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加强水域岸线保护管理。综合考虑已建及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和运行负荷要求,科学确定配套管网规模,优先解决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拟新建、续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8座,新建、扩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16座。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和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加大错接漏接管网排查力度。强化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系统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率。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备用水源建设,有序开展城市水环境整治,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三)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到2020年,城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95%、70%;城市、县城、所辖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5%、70%,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中心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70%。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制定和实施沿江城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大力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和节水小区创建,加快城镇雨水集蓄利用,落实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加强水域岸线管控,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大排查,全面清理整治违法违规项目,保障环境质量。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从2017年起,长江流域现有敏感区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提标改造,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律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建设。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沿江各市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优先开展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整治工作。加强水污染联防联控和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全面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切实保护水生态空间。
(四)持续抓好新安江流域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到2020年,城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95%、70%,城市、县城、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5%、70%,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干流沿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70%。落实新安江流域省级“河长制”协助责任及省级“河长制”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健全工作联系协调机制,推进新安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大设施运行监督检查力度。2017年底前,新安江流域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计划新建污泥与餐厨垃圾处置项目1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和改造提升项目2项。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