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应该是每一个环保人的使命。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环境”)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在“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上,金科环境董事长张慧春表示,金科环境作为“膜技术深度水处理和资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致力于通过资源化,解决水污染和水短缺问题,实现水尽其用、物尽其用、生态循环。
张慧春表示,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不仅需要好的技术也需要好的商业模式,两手都要硬;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技术都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在论坛现场,张慧春具体分享了金科环境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的经验和突破。
张慧春
以下为张慧春现场分享内容:
“膜”技术解决方案的突破:三大核心技术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
金科环境以“膜”为媒介,但不生产膜;主要做膜工艺技术集成,拥有很多自主技术。张慧春现场介绍了目前金科环境在该领域的三个核心性技术:“MOST-Plus”超滤膜应用技术、“MOST-Plus”组合技术、浓缩液处理技术。
其中, 在“MOST-Plus”超滤膜应用技术领域,金科环境拥有一系列自己的专利技术,其中之一就是GTMOSTR膜通用平台技术,该通用平台可以实现让水厂使用不同的膜原件,让业主摆脱只能与一家膜公司绑定的困扰。
张慧春指出,在水处理厂中,膜的更换成本很高,费用几乎占到项目运行费用的50%,如果一旦膜被一家供应商绑定,对用户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GTMOSTR膜通用平台做到了突破,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膜技术和膜元件。此外,GTMOSTR膜系统设计(经典风、未来星、水晶宫)、GT-REACTOR技术、水厂数字双胞胎技术等也都是金科环境在该领域的专利技术。
张慧春介绍,这些核心技术已经在金科环境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也成就了多个典型性项目。
国内最大纳滤膜饮用水厂
该项目是MOST-Plus组合纳滤技术在微污染饮用水源治理领域的应用。项目扩建工程超滤膜系统处理能力20万吨/日,纳滤系统净产水量为10万吨/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滤-纳滤组合膜工艺处理饮用水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纳滤膜饮用水厂。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也开启了纳滤膜技术在自来水行业微污染水源处理领域的一个新应用。
广东大型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
该项目是MOST-Plus组合磁混凝技术在地表IV升级改造项目中的成功应用。
意大利钢铁集团新生水工程
张慧春介绍,该项目总包商为意大利达涅利集团,项目地点位于伊朗,是伊朗境内首例大型污水再生回用工程,规模为1.5万吨/天,MOST-Plus组合MBBR、RO技术在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资源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将污水里的有用之物“吃干榨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环境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境企业开启了“两山论”的探索之路。金科环境是较早做出探索和实践的企业之一。
去年,在E20研究院举办的以“用两山理念构建环境企业腾飞的价值奇点”为主题的产业战略沙龙上,张慧春曾指出,环保行业应该做到既能解决环境问题也能实现资源利用,金科环境作为水处理企业,本质就在于“创造价值”。
金科环境在业界首先提出蓝色生态园模式,将污水里的有用之物“吃干榨净”。
张慧春介绍,要实现“吃干榨净”,首先需要将污水里面的水提纯为高品质的再生水,回用于工业或者市政领域。产生的浓盐水再次提纯,产生有价值的工业产品、化工产品。同时,污水里还有其他有价值的物质,也可以再次利用起来。这样环境项目解决的问题就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是通过资源化,产生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带来额外的价值,将环保项目变成了正资产。
基于以上思考,金科环境在工业园区项目中,做了很好的实践样板。金科环境把这种成功的实践模式称为“蓝色生态园”模式,是一个真正把水里所有的东西吃干榨净的模式。
目前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河北曹妃甸新区项目。首先将园区内收集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放入受纳水体。达标排放的污水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再建一个再生水厂和资源化基地,将污水制成可出售的超纯水和化工盐产品。其中会用到包括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和蒸发、结晶等工艺。张慧春介绍,金科环境生产的再生水,直接出售给园区内的工业企业,以污水为原料产生的盐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规模出售。该项目亦入围GWI“2019全球水奖-年度最佳工业项目”,是中国大陆唯一入围的企业。
编辑:李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