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效果改造。化粪池对污水中的污染物有比较高的去除率,但是其出水无论是与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还是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差距较大,上清液直接下渗土壤,会影响地下水质。因此需对无市政管网接入条件的化粪池采取就地资源化、生态化的处理措施改造,由于每户居民每天污水产生量不大,可考虑将化粪池改造为五格厌氧化粪池、沼气化粪池,还可以结合土地渗漏处理技术进行改造,也可以借鉴国外净化槽相关经验,进一步提升TN , TP去除率,提高化粪池出水水质,减轻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加强清掏管理。排水系统尚不健全的广大农村地区,化粪池作为初级污水处理手段还将长期存在,但是必须对化粪池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定期清掏污泥,建立清掏制度,落实相关责任人,充分发挥化粪池初级处理的作用。
3.关于建设与运维
(1)存在主要问题
农村地区无序建设的大量村级污水处理站,由于无上位规划作为支撑,缺乏顶层设计,在建设期经常发生村民阻工、厂站无地可用,在管线施工时经常发生公路无法占掘、树木伐移审批困难及管线施工难度大等情况,造成工程推进困难、进度滞后、投资增高。并且,缺少运维单位和相应资金保障,运维机制不健全,很多村级污水处理站建成后移交至村委会管理,最终处于荒废或处理水质不达标状态。
(2)思考与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实施应该遵循“工程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做到实施的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应按规划落实选址,在污水处理需求非常急迫的地区,规划部门可以考虑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选址流程。在不触碰基本农田红线的基础上,采用独认选址形式,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无法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情况下将新建的村级污水处理站选址在村庄周边荒地、坑塘等地块,为后期调整用地性质预留条件。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还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在项目决策期利用全寿命周期理念,通过管理和控制工程全寿命过程中的各个风险因子来控制工程风险水平,并结合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全寿命周期评价模型,统筹考虑技术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民众参与意愿、土地供应情况及建设运营成本等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厂网布局方式开展模型计算,在投资决策阶段对不同布局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优的布局方式及运营管理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还需做到建设期和运维期应统筹管理,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引入社会资本,采用“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技术、建设、运营管理等专业分工优势,利用其先进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提高污水处理站的运营管理效率,建认绩效考核体系,实现设施的可持续性运行。同时,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让专业机构以技术为基础,遵循“独认、科学、公正”的服务宗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