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浙江省节能降耗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十四五”规划》发布

时间:2021-07-08 10:35

来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评论(

制定鼓励节能降耗政策体系。研究鼓励和支持节能降耗的绿色金融、投资、财政支持政策。修订区域能评2.0版,出台能源资源消费差别化政策。建立健全能效标准体系,围绕重点行业、设备和产品,组织制(修)订覆盖全省主要用能行业和领域的产品限额标准和耗能设备能效限额标准。做好强制性地方节能标准的整合精简,建立技术标准先进、具有浙江特色的多层次能效标准体系。

加强节能法规规章制(修)订。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约束,加快修订完善节能法规规章,开展用能权、能源预算、能效审计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加强立法储备。修订《浙江省节能监察办法》等法规规章。

4. 强化节能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节能领域信用建设。加强节能信用信息归集和整理,完善以重点用能单位、中介机构为基础的节能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依托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根据节能领域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实施分类分级节能监察。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失信行为记录和认定工作机制,依法开展节能失信等级认定,加大节能领域失信信息社会披露力度。

建立节能领域失信行为联合奖惩机制。推进节能领域信用信息的共享,实施跨部门的联合惩戒和激励。建立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机制,加大用能失信单位检查力度。推动节能信用与用能权交易工作的联动。

5. 强化节能技术和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能源能效领域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学科的节能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探索设立节能相关专业或培养项目,大力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搭建人才锻炼使用平台,建立省级能源能效专家库。

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能科技资源集成,组织实施节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组织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科研开发,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我省节能降耗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技术新装备。

加强节能成果转化。培育一批节能科技企业和服务基地,建立一批节能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中心和交流转化平台,组建一批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源计量技术联盟等,加大对节能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协同配置产业节能创新链,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四、重大工程

(一)重点产业能效技术领跑工程

着力提高重大平台重点行业能效水平,组织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实施产业技术能效提升行动。同时,探索绿色金融、财政等对产业技术能效提升的资金支持,促进能效提升项目的落地。

专栏5 重点产业能效技术领跑工程

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在电力、水泥、钢铁、石化、化纤、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推出不少于50家能源利用效率领先的行业能效领跑者,树立能效标杆。建立节能激励导向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细分行业节能龙头和节能冠军。

重点产业能效对标提升行动:分行业制定石化、水泥、钢铁、化纤、造纸、纺织印染、橡胶塑料制品等高耗能行业产业能效提升目标。建立机关办公建筑、星级饭店、大型商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非工业领域能效目标体系,遴选至少50家节能示范单位。

绿色金融支持能效提升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对能效提升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鼓励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支持以用能权为抵(质)押的绿色金融探索,激励社会资本投入节能产业。推出不少于10个针对能效提升的绿色金融试点项目,鼓励绿色发展相关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能效提升。

(二)节能产业“四个一批”培育工程

组织实施节能产业四个“一批”工程,即培育一批重点产业、一批重点企业、一批重点平台和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我省节能技术水平,推动能效水平提升。

专栏6 节能产业“四个一批”培育工程

培育一批节能重点产业:依托电网公司、重点能源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支持电力、石化、建材、纺织、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用能企业加强重大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积极推行企业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培育整合高水平、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促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节能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培育不少于10项节能效益突出、产业化前景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培育一批节能示范平台: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能效治理水平,加强重点培育产业的能效准入标准。区域能评覆盖率100%,完善能效评价机制。选择不少于20家重大产业平台开展综合能源管理,推进产业园区梯级利用和智慧能源管理水平,加强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开展节能产业园区、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节能产业联合创新平台,打造至少5家规模效益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的节能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一批节能重点企业:围绕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光伏制造、生物能源、智慧电网、储能技术、高效电机等重点领域,培育不少于100家引领节能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十四五”时期选取不少于200家重点用能单位,推进针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诊断、节能改造等节能服务工作,培育一批节能技术过硬、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重点企业。

1...67891011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