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2年底,常熟市所有镇30个水厂全部实现统一联网供水,形成了市镇联网、镇镇联网、镇村联网、村村联网的供水新格局。
2006年,常熟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改制为常熟中法水务有限公司。此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乡镇地区供水服务水平,常熟中法水务全面推进镇营业所的整合。
2009年底,常熟中法水务成立全资子公司常熟中法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乡镇地区自来水抢修、新用户报装、供水管道安装和管网巡查等日常业务管理。同时,通过推进服务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和财务统一化等管理措施,完善了乡镇营业所的功能建设,在“同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同质、同服务”。
2012年,常熟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常熟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常熟中法水务积极响应,全面开展了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全市住宅小区老泵房改造并接收管理,实现了全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的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常熟中法水务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深化城乡供水服务一体化建设上,对乡镇营业网点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供水系统智慧化的建设,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提升供水服务。在2019(第三届)供水高峰论坛上,常熟中法水务具体分享了智慧水务对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和创新(相关链接:二次供水突破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创新)。
昆山模式:新设区镇供水有限公司,统一接管
昆山是一个新兴城市。昆山的供水企业在1987年时还是一个日供水能力仅2万立方米,总资产不到200万元的小水厂。通过多年的建设,2003年,昆山全面完成区域组团供水,初步实现城乡同质化供水。
2009年,昆山市启动总规模90万立方米/日的长江引水工程,工程于2011年全面建成通水,构建起昆山“江湖并举、双源供水”的格局。目前,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饮用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供应一体化运行管理。现有长江、傀儡湖双水源,泾河水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三座净水厂和周庄、张浦、陆家、南港、花桥、兵希六座增压站,日供水能力150万立方米。
自2016年起,根据昆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昆山市按照“先易后难、务实推进”的原则,制定了全市水务一体化重组整合方案。
昆山市通过发放调查表、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全市11 个属地区镇自来水厂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各区镇自来水厂资产、人员、供水量、用户数量、供水管网等情况。考虑到原有区镇供水企业资产产权归属复杂等因素,最终确定按照全市统一的管理模式,由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注资300万元新设11家区镇供水有限公司,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全面接管属地各项供水业务,并结合需求合理吸纳属地水厂职工,统一管理。
2017年4月,昆山水务集团与淀山湖镇政府签订《淀山湖镇水务资产重组备忘录》,将淀山湖自来水厂和新苑污水处理公司相关资产移交给昆山水务集团,淀山湖镇成为昆山市首个完成区镇水务资产重组交接的乡镇。到2018年2月,昆山市历时近1年完成了11家区镇水司整合接收。
整合后,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从内部管理出发,规范公司内部各项流程。通过全面梳理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事项审批、财务报销、人员管理等方面流程,稳固企业发展根基。实现了统一供水管理技术标准、二次供水改造、统一服务标准等,打造了昆山城乡“同源、同质、同网、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新格局。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仍存在诸多难点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视和投入,推进的成效更加显著。除长三角地区外,我国多个省市也已经陆续开展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如2020年7月,河南启动了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试点工程,选择21个县市作为试点;河北省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结合地下水压采,通过地表水水源置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福建省力度最大,利用地方专项债券,推进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总投资大概为537亿元;宁夏拟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以泾河水和当地地下水为补充水源,以重点供水工程为依托,前期形成八大供水片区,静态总投资195亿元。
由于我国农村供水和城镇供水有很大的差别,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差别非常大,因此在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点。如在前期整合的过程中,由于城市供水企业与乡镇供水企业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在合二为一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同时要处理体制不同带来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险等诸多问题。在2020年举办的“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主题的研讨会上,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处长张汉松曾表示,我国的农村供水建设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的难点,城市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分属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他指出,从目前来看,中央层面的协调机制还比较畅通,省一级就存在困难,而且关键在市县,目前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县市中,大多数县市由水利部门负责,少部分由城建部门负责,就是把农村供水移交给城建部门。(相关阅读:张汉松:我国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的4大问题与4个对策)
同时,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资需求很大。而农村供水规模小、用水量小,水价低,收缴率低,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从多个渠道来获得资金。
此外在整合完成之后,长期的运营管理更值得引起行业重视,如何真正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规划管理能力,同时也对当地水务公司的组织建设、运营服务标准化建设等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其核心是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制度、水质监测、供水服务、水费收缴、设备养护、应急措施等企业化、专业化运营管理,一些走得比较靠前的企业也通过引入智慧化的手段,助力供水管理决策。
如何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
E20供水研究中心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报告(2020版)》中对于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定义进行了延展和诠释,认为最根本的是“同策”。因此建议各地在颁布新政策时,需协调好现有政策,保障城乡供水处在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拥有同样的远景目标,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打架”。同时应该尽快让城乡供水拥有对等的政策制度体系,是缩短城乡差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利于从根本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破二元割裂的局面。如果城镇和乡村执行两套不同的政策体系,不同的水质标准,就难以实现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同等的公共服务。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