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爱杰团队案例:与微生物学、材料学、电化学复合
1)发明了充分利用污水碳源的非稳态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
2)发明了含氮有机物快速解构定向胺(氨)化的生物调控方法
3)发明了以廉价单质硫、菱铁矿作为无机电子供体的新型脱氮复合填料,并基于此形成高负荷硫-铁协同驱动自养反硝化滤池技术
2、全燮团队案例:与微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复合
1)发明了零价铁强化厌氧代谢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
2)发明了具有亲水、亲电、营养缓释,厌氧、硝化、反硝化等功能型载体及制备技术
3)发明了具有垂直折流等特殊结构的塔式生化反应器
3、俞汉青团队案例:与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智能化控制等学科复合
1)发明了污水厂运行状态量化判定和动态模拟关键技术
2)发明了污水处理中微生物代谢状态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
3)发明了多目标决策的污水处理过程优化和控制技术。
三、肥料——需求,和对需求新的理解
《窘境》书中建议大企业应对“窘境”的策略是——成立独立小团队,以构建足以与小企业竞争的灵活机制和条件,主动“引领”而非被动“追随”客户需求,以摆脱需求陷阱。
这结论大可不必深究,中国环保技术商“引领”需求的动力和能力都趋近于0,最多跟着院士们对政策层做一些呼吁。
但对需求陷阱的越狱依然是“破坏”诞生的最佳养料,或许也是唯一养料,过去20年的“国奖”就一直围绕“标准、成本、安全(稳定)”三大需求,进行梯级进化。
2020年依然如此(本段学习资料来自非官方搜索引擎,不一定准确):
1、王爱杰团队案例:解决低碳氮比污水处理中碳源成本高昂及COD超标风险的难题(珊氮工艺、AOA工艺)。
2、全燮团队案例:通过调控反应介质和电子,优化微生物生长环境,使功能微生物高效发挥作用,从而强化废水生化处理效率(MBBR改性填料、VTBR工艺)。
3、俞汉青团队案例:将污水处理由经验依赖的粗放运行提升为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行,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要有-要用-要有效-要安全-要效率-要效益,需求的每一次进化和全新解读,都将催化新一轮的创新升级。
以上是初步粗浅的学习、思考和观察,大概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已经完全过了要有、要用阶段,正在要有效、要安全,马上要效率,未来要效益;创新的现实一定异常困难,难在复杂的博弈,也在痛苦的选择与坚持。
最后,我查询了华为公司的“国奖”情况:已连续1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20年度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中最后1项作为第一权重主导完成。
路还很漫长,但它就在脚下。
附:污水处理行业历届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学习统计
郭永伟--读者、跑者、环境守卫者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